大暑(7月22日)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暑为炎热,大暑即是炎热至极。这个时节空气湿度大,气压低,酷热之上又多了一份“闷”,就形成了熬人的“桑拿天”。柏菲丝提醒您:您做好大暑的养生功课了吗?
①急躁易中暑心静自然凉
大暑节气,高温酷热,易动肝火,常常会觉得心烦意乱、食欲不振、急躁焦虑等,这就是典型的“情绪中暑”症状。
静心养生。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心态宜清静,以避免不良刺激。
心理纳凉。“心病要用心药医”,可采用“心理纳凉法”等调整情绪,想象自己处于大自然之中,心旷神怡、心平气和。
调整起居,保证充足睡眠。中午应午睡0.5-1小时,因睡眠与情绪和免疫力密切相关,睡眠不足则抵抗力差。并注意采取降温散热措施。
饮食调整。应清淡多样化,多食营养丰富的果疏和蛋白质,并适当食用姜、葱、蒜、醋,既能杀菌防病,又能健脾开胃。
②防皮肤病及食物中毒
三伏天,湿热交蒸,细菌、病毒繁殖快,皮肤病发病也增多,如湿疹、痒疹、真菌感染等,所以要多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屋内要多通风,坐公交车后要洗手。
此节气细菌繁殖极快,宜致食物中毒,症状主要是发热,寒战、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等,要赶快看医生。
千万要注意饮食卫生,要注意灭蝇,不吃不干净的饭菜。最好当天的饭菜当天吃,隔夜饭菜要煮沸、热透。
③大暑饮食以清为补
大暑养生饮食宜以清为补,宜补气清暑,宜健脾养胃,宜药粥进补。
清补食物有绿豆、百合、黄瓜、豆芽、鸭肉等;补气清暑食物有冬菇、紫菜、西瓜、番茄等,亦可选用西洋参、太子参、黄芪;健脾养胃食物有赤小豆、薏米、南瓜等;药粥有绿豆粥、扁豆粥、莲子粥、薏米粥等。
在大暑当日或在高温暑热时,民间传统上煲荷叶老冬瓜汤进饮以防暑养生,其组成还有赤小豆、薏米、扁豆、灯芯花、猪苓、泽泻、土茯苓等,或淡饮或为甜汤,亦可煲猪骨。
④防苦夏、养脾胃
疰夏,又叫苦夏,三伏天因天热下降,地湿上升,湿热交争困于脾胃之故。主要症状不思食(纳呆)、恶心、头昏乏力、倦怠思睡、舌苔腻、小便少、汗多等。
三伏养脾胃可服藿香正气丸(水),醒脾化湿,或薏仁、白扁豆、荷叶、粳米粥以养脾胃,或辅以香砂养胃丸以健脾助消化。
⑤中药调理
夏天暑气比较重,舌苔易厚,中医认为舌苔厚代表湿气重,肠胃中湿气重之后就没有胃口了,严重的人有胸闷,恶心,胃口不好,四肢无力,这是中医讲的湿热症,这个时候就需要清理。中医讲养生之道,夏天的时候要吃清理药,清理暑湿,这样人就比较舒服了。
柏菲丝温馨提示:大暑的到来,影响身心健康的因素虽然很多,但若能在生活中选择“最佳”的养生保健方法,就能平安愉快地度过炎炎夏日。
台湾医美成都第一家
柏菲丝/美态度自台湾
变美地址/成都市高新区剑南大道中段号(保利心语四期六栋号)
美丽专线/-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白癫风医院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