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梅花香自苦寒来
新闻传播学院
级考研升学专访
漫漫大雪,一点一滴,压住新生的萌芽;阵阵清香,一丝一缕,拂过少年的面庞。
去年冬天疫情的突然来袭,打乱了很多人原定的计划。但总有人咬牙坚持,不畏苦难,终于在今夏绽放光彩,这其中不乏有考研学生的身影。让我们跟随考研成功的学长学姐们的脚步,追溯到他们备考的那段时光,一起学习他们的经验吧!
未来的你,
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
范洁
上海师范大学
“这次成功上岸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让我相信了努力是真的会有回报,就算先天条件不够,后期努力也可以有很好的未来。”
范洁同学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学习从来不论时间地点,全都看自身怎么做。疫情居家期间,范洁拉开了自己的考研战线,早早就对报考的学校做了充足的准备。她针对考试重点制定了严谨的复习计划,从季度到每月再到每个星期、每一天,完成一个打一个勾,保证完成每一阶段的学习任务。
像大多数人一样,范洁第一遍开始做题的时候是兴奋的,因为她觉得做题是对初期学习很好的检测。当然,检测结果可能会稍许打击到自己,“单词我都背上了,英语阅读怎么就对几个呢?”这时候就会有一个反思复盘的过程,找到漏洞,从而提高刷题速度。
回顾那段最艰苦的时期,压力大的时候确实没少哭过,每天晚上学到图书馆关门,背书背到嗓子发炎,真的很崩溃。室友的包容和理解给了范洁很大的动力,让她十分感激,“最后其他两位室友外住实习了,还剩一个室友,每天我疲惫地回来,她都鼓励我,告诉我一定可以,一直陪我到最后。”
采访的最后,范洁同学为学弟学妹们分享了一些经验心得:不仅要看学校的参考书,一些学界比较厉害的老师的论文书籍都可以作为知识补充;在择校的时候要多花点心思,选择很重要。既然决定了考研,就不要想太多,朝着一个目标走,破釜沉舟拼一次,未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
放松心态,松弛有度
沈鹏程
广西科技大学
在选择专业时,沈鹏程同学选择了与大学所学专业完全不同的机械工程。谈到跨考的原因时,沈同学直白地告诉我们,考虑到以后的就业问题,他认为理工科专业竞争压力比文科专业小一点。
因为这个选择,沈鹏程可没少吃苦头。机械是工科,他选的还是学术型硕士,理科专业要求的高强度思维变通对文科专业的沈鹏程同学来说是个非常大的挑战。对此,沈鹏程幽默地说,“学的脑壳秃了皮了还是跟不上”。
复习的过程中困难重重,沈鹏程同学干脆也不再给自己施压,保持着良好的心态一路走到最后。他强调,劳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充分利用学习时间,平衡好复习和休息的时间,才能够大有裨益。“考研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每天保证八个小时的高效学习就能考上不错的学校。”沈同学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把心态放平,做到松弛有度。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到绝对的专注,会有很大的收获。
在最后,沈鹏程同学强调,选择考研的方向很重要,“什么马配什么鞍,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方向大于努力”,要认清自己,不要盲目追求名校,要选择自己能力范围以内的学校报考。如果要报考对口专业,可以多参与一些比赛,拿一些有含金量的证书来丰富自己的资历。
路途遥远但我始终未泯初心
张雨凡
华东政法大学
张雨凡同学最初的目标是南京大学,但在报考时才发现南大的传播学专业今年停招,不得已转战华政。“临时更换了学校,就觉得自己准备得不是很充分,能够被录取实在是很惊喜”,拿得起也放得下,或许这也是张雨凡同学能够上岸华政的原因之一吧。
在问到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时,张雨凡同学说:“学习更注重完成而不是兴趣,所以不感兴趣就硬着头皮上吧,掌握方法更重要,学会不喜欢的学科更有成就感。”学会在迷茫中寻找方向是很重要的,只要坚定的走下去就不会迷失自己。
在关于复习的方向上,张雨凡同学着重强调了基础的重要性。新传的考研基础有三本书:传播学教程、新闻学概论、网络传播概论。这三本书是一定要啃下来的,不能急于求成。“不要说急着去看论文,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