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名老中医年过花甲依然精神矍铄、面色红润,他们往往有一套自己坚持了几十年的食疗方法。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的养生食疗方法:
一碗粥,喝了70多年▲颜德馨首批“国医大师”,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颜德馨出自中医世家,也是长寿之家,祖父辈均享高寿。可他小时候体弱多病,加上彼时霍乱横行,渐觉体力不支,人也逐渐消瘦。母亲知道后,就开始给颜老熬养生粥。
“我记得吃了几个月后,精神开始好转,不再感觉疲劳,这个习惯就保持下来,到现在还坚持每天喝上一碗。”这一坚持,就是70多年。
材料:绿豆、薏仁、扁豆、莲子、大枣。
做法:材料清洗干净,用黄芪浸泡过的水大火煮开,换小火煮40分钟;再放入枸杞煮10分钟。
功效:抗疲劳、强体力。
每天三片醋泡姜,吃了40多年▲路志正首届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
医院中目前还在出诊的最年长的一位大夫。人们最津津乐道的,还是另一个传说——路老有着90岁的年龄,40岁的心脏。
路老表示,“我坚持吃了40多年的姜,每天进餐的时候吃两三片醋泡姜。”
做法:姜切片或切丝,然后用醋泡着吃。
功效:“姜性辛微温,辛能散,温能祛寒”。此外,姜皮能治浮肿,干姜治胃病,泡姜能治妇科病。
红枣水,喝了30年▲颜正华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国医大师颜老如今已年逾九旬,仍身体健康,面色红润,双目炯炯,思维清晰。
颜老早上喝红枣水的习惯坚持了三十年。
做法:枣倒在锅底倒满一层,加水没过枣两指到三指,大火煮开,小火炖20分钟。每天早上吃六到八颗吐皮吐核的红枣,喝红枣水。
功效:红枣有益气养血,健脾安神的功效。
西洋参汤,喝了70年▲朱南孙朱氏妇科第三代传人、首批全国名老中医、上海中医院主任医师
朱南孙常被人说“看起来才70岁”。事实也确实如此,除了听力稍有下降,她皮肤、视力、记忆力都不错,血压正常,身材苗条,体重始终保持在50公斤左右。
组方:取枸杞子15克,西洋参6克。
做法:隔夜煮好即可。早上起来温一下就可以吃了。
功效:西洋参性平,四季都适合,有滋阴补气之效;枸杞子养肝肾,还能补血、明目。
萝卜和姜,一年四季常吃▲王永钧:国家级中医肾病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医院主任中医师。
如今84岁的王永钧,一周仍坚持看四个半天门诊,其余时间在工作室整理临床经验、著书立说、搞学术研究,还在病区会诊疑难病人,工作量一点都不轻松。但是他走起楼梯一步两个台阶,显得很是轻松。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王老平常最常吃的就是萝卜和嫩姜。
做法:将嫩生姜切成薄片,加糖、醋、酱油后凉拌冷藏,泡饭吃,可以散寒。白萝卜煮汤喝,可以化湿。
这些名老中医们坚持吃了一辈子的东西,不但便宜还方法简便。再看看自己是不是不会吃呀,健康饮食很重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食疗,坚持下去,您也会长寿!
附:古代名医养生10法,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药王”孙思邈1、常学淡食,宜轻清甜淡之物
解读:养生要注意饮食,做到少油少盐。清淡饮食,以蒸煮为主要烹饪手段,既能体现食物本来的味道,也能最大程度的保留食物本身的营养。降低饮食中对油盐的摄入是对抗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有力武器。健康人一般每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
2、饮食不宜多,不饥不饱之间
解读:暴饮暴食对身体伤害很大,养生应做到不过饱也不过饥。“每餐七分饱,健康活到老”。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肠胃消化功能减弱,在饮食方面更不宜过多,少食多餐很重要。
3、发常梳,肚常揉
解读:常梳头发,常揉肚子都是很好的养生方法。常梳头可以促进头皮血液循环,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常揉肚子也可以帮助消化。
“医圣”张仲景调节精神,内养正气
解读:养生先养神,养神先养心,养生最重要的是保持心境平和。遇事不生气,生气还是自己吃亏。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更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变化,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生气。
名医:李时珍1、多饮水
解读:多喝水对保持身体健康大有好处。饮食者,人之命脉也,而营卫赖之。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流通者也。多喝水能更好的帮助人新陈代谢,喝水不能等到口渴时才喝,要养成不等口渴就喝水的习惯。对于肠胃虚弱的人来说喝水不要大口大口吞咽。
睡前少喝水,睡后多喝水。
2、吃米带糠,吃菜带帮
解读:饮食结构要合理,粗粮也要多吃。粗粮含有丰富的不可溶性纤维素,可以加速肠胃蠕动,可以预防肥胖病、高血脂症等。但粗粮也不能一次吃太多,一次性摄入粗粮过多可能会加重肠胃负担,造成腹胀、消化不良等,肠胃功能弱的人要尤为注意。
“外科鼻祖”华佗运动保健
解读:健康的体魄需要运动,通过运动可以消耗多余的能量,也可以释放我们的压力保持心情的愉悦。有研究表明:白天运动达到一定量,回家后心情会更好。运动也能很好的提高我们的精气神,老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运动对人体健康十分重要。
“东晋名医”葛洪1、劳逸结合,重视医药
解读:养生以不伤为本,此为要言也。运动劳动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要适量,而且要做到劳逸结合。对于老年人来说,不要做超出自己身体承受能力的运动。身体有不舒服的地方,一定要及时就医,不要“讳疾忌医”,早发现才能早治疗。
2、生活有度,起居有节
解读: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床、睡觉都要有时间。不要熬夜不要赖床,跟随自然变化调节自己的作息时间。早餐一定要吃,不吃早饭易患胆结石和消化系统疾病。
“医痴”叶天士饮食养生,慎处寒温
解读:养生要从饮食入手,要做到节制饮食。力戒酒肉厚味,戒烟酒对于预防中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
在气候多变的季节,要注意寒暄保摄。尤其是对于体弱的老年人来说,要注意增减衣服,在气温变化之前就做好准备。
责编:砧杵美编:梁川
文章:素食 白瘕风能治好吗北京哪个医院有白癜风专科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