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懂得养生大道的人方可治国道

文章来源:养生_健康网站_富贵病预防_健康养生网站   发布时间:2020-8-8 14:54:41   点击数:
  庄子:懂得养生大道的人方可治国

黄帝问道广成子

庄子里面有这么一个故事。黄帝登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说:“我听说您很厉害,达于至道。我想用至道之精,来使五谷丰登,使天下群生都能安乐,应该怎么办?”

广成子说:“你问的都是皮毛,你的治理,恰恰是万物伤残的原因。自从你治理天下以来,万物都不遵从自然之规律了,你这样的人,不足以语至道。”

黄帝回去之后,反思、斋戒三个月之后,又上崆峒山拜见广成子。问:“如何修炼可以长寿?”广成子蹭的一下就起来了,认为孺子可教。说:“你这个问题问的好”,然后就说了一大通修身的道理。

道家看自身重过看天下

这是因为道家的兴趣不在于治理天下国家,而在于修炼自己。甚至认为,人人都把自己管理好了,天下就太平了。那些每天嚷嚷着要治理天下的圣人,其实是害天下的人。《道德经》云:“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有的“圣人”想着把天下治理好,于是想出各种“好”的政策。结果政策不能得到良好的落实,反而成为某些宵小之辈,欺压良善、巧取豪夺的借口。所以老子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真的是很有道理的。条条框框越多,犯罪也越多。

《道德经》又说:“治大国若烹小鲜。”认为治理大的国家好比是煎一条小鱼,不宜过多的去动它,否则鱼就烂掉了。治理国家,也不宜经常发号施令,过多的干涉社会的自然发展,这样国家才能安定发展。比如历史上王莽的新政,王安石变法,都是以政府的身份过多的干涉经济社会的秩序,导致了社会的紊乱。近代也不乏这种例子。

养生之绪余足以治天下

所以西哲说:“最好的政府,就是管的最少的政府。”社会发展,有自己的规律,不宜强行干扰他的调节和进度,否则都不利于社会的发展。所以历史上每当开国之际,政府都会实行道家休养生息的政策,不过多的干预社会,轻徭役、薄赋敛,社会经济就能很快的恢复,从而进入一个盛世。

老子又说:“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王弼注曰:“无物可以易其身,故曰贵也。如此乃可以托天下也;无物可以损其身,故曰爱也。如此乃可以寄天下。不以宠辱荣患损易其身,然后乃可以天下付之也。”

为什么说把自己的身体看做比天下还重要的人,这种人反而可以把天下交付给他治理。因为他看重自己内在的,能够做到贵生全真,不以外物荡其真性,常清常静,没工夫去治理天下,也就会垂拱无为,任群臣百工,天下社会自己去发展,不会过多的干预。恰恰这种人是可以托付天下的。所以后来有学者说,道家是最早主张提出限制君主权力的学派,是后世虚君内阁的滥觞。

又回到刚开始黄帝的问题,黄帝要取至道之精,以佐五谷。我们现在有高科技,转基因技术,比如转基因的大豆、转基因玉米等,还有其他的花样繁多的农药、化肥之类。但是呢,我们的生活并没有因此而变得更加美好。食品安全日益受到重视,空气、水、自然环境日益因此而恶化。

广成子所谓“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日月之光益以荒矣”,不正是今天我们自然环境的写照吗?人们努力的探索“至道之精”,希望用此来改造自然、征服世界,结果却引发一连串的问题。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吗?

所以庄子说:“道之真以治身,其绪余以为天下国家者也。”大道的精华,是用来养生、修炼自己的,大道的细枝末节,边边角角,是用来治理天下国家的。庄子又说姑射山的仙子,“其尘垢疵糠将以陶铸尧舜者也。”意思是姑射山仙子身上的污垢,都可以陶铸尧舜。尧舜之事业,和大道相比不过尘垢,不仅无益,反为累也。所以黄帝问道于广成子,也不过是问修身之事。

南怀瑾说:“每当时代无可救药了,总是道家拨乱反正。”为什么呢?时代之所以不可救,大抵皆人为所致。既然是人为所致,复以人之智慧救之,好比以油灭火,焉能成功?故老子云:“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唯有道者。”好比一池水,浑浊不堪,唯有静静的等它澄清。新种的树苗,生机尚嫩,也不能过多的拨弄,任它自己生长,才能壮大。

道家主张舍弃人为之机巧,效法于天,复归于本源。任天地万物自然发展,故能救时代之弊。故庄子曰:“古之蓄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

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

道教礼仪,详细图解,大全版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在传统社会无时无处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等。而根植于素有“礼仪之邦”盛誉的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中的道教,其礼仪相当完备且非常讲究。

道教自创立以后,在形成自己独特的礼仪形象时,承继了道家和吸收了儒家以及中国传统礼仪的一些礼节,他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见面招呼礼!

|拱手礼|

行礼时,双腿站直,上身直立或微俯,两手相抱合于胸前,左手抱右手,寓意为扬善抑恶(盖以左手为善,右手为恶之故),拱手礼亦称抱拳礼。

道友相逢,平辈人见面、交往多行此礼,以自谦的方式表达对他人的敬意。

拱手礼是“礼仪之邦”的古风礼节,已经延续了两三千年。

国人讲究是以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来表现出“敬”的,而不像西方人那样喜欢肉体亲近。

这种距离不仅散发着典雅的气息,而且也比较符合现代卫生要求。

所以很多礼学专家都认为,拱手礼不仅是最体现中国人文精神的见面礼节,而且也是最恰当的一种交往礼仪。

|作揖礼|

在拱手礼的基础之上,一边躬身,一边双手于腹前合抱,随着躬身双手同步向下,向人行礼。

因举手伴以屈身(躬身)故亦称“打躬”。

又因身体弯曲成月牙状,故又称“圆揖”。

向人作揖行礼时不要过分屈身,以免臂部突出,而显得不雅观。作揖礼较拱手为敬,对长者多行此礼。

进殿朝拜礼仪

|斋戒、沐浴|

斋戒:信徒在拜神的前一天晚上,应该要吃斋、吃素。

沐浴:道教讲的沐浴,沐的是身上的污垢,道教讲人要清净自己的心灵,也就是要洗心涤虑。

在朝拜神仙的时候,要做到衣冠整齐,不能穿背心,裤衩,拖鞋,这样是对神灵的一种亵渎。

到庙里朝拜,应该要了解一些朝拜的规矩,进入殿堂一般是靠门的右侧走(因为道教宫观建筑格局一般是坐北朝南居多,所以进入殿堂靠右侧进也就是靠东边进),或者是靠左侧走,不能冲着中间走,不能当道走,走路的时候不宜高声,在庙里面不宜喧哗,应该是诚心定气的。

如果是从右边入殿,那就是迈右脚靠殿堂大门右侧进入,也就是说从东边进去,就从西边出来,那么从西边出来迈的也是右脚,道教讲进去从东边进,出来的时候从西边出,是顺其自然,是根据太阳东升西落的自然规律,效法自然的具体体现。

朝拜时常用香、花、灯、水、果五种祭品供奉于神坛之上,称为斋供,对于斋供中的五种供品,各有规定和禁忌。

上香的礼仪

在烧香的时候是有一定的讲究,具体做法:

(1)选三炷香,左手持香点燃(左手手印为单白鹤诀),右手拂袖。在烧的时候,如果是用明火,不能用嘴去吹灭,应该上下扇灭,或者是用右手扇灭。

()面对神像,双手举香,躬身敬礼。

(3)插香。插香的时候同样也是用左手,三炷香要插直、插平,间隔不过一寸宽(以表示寸心)。

插香时先插中间这一炷香,代表玉清元始天尊,也是道宝,然后再插左边这炷香,代表上清境的灵宝天尊,代表经宝,所以叫尊经宝,第三炷香就是插右边的这炷,是供养太清宫的道德天尊,代表尊师宝。

三炷香就是代表“道、经、师”三宝。

插香的另外一个要求就是三炷香一定要插平,插直。

香与香的间隔不能过寸,道教认为过寸,神不信。

而且说寸心感神,要把香插直,插平,这需要你存心定气方能做到,烧香也是告诉我们很多道理,为什么要插平,是要你心平气和,为什么要插直,是要你心地正直,为什么要插寸,就是要寸心,这就是烧香的基本规矩。

现代供神之花,常以梅、兰、菊、竹四季之花为上品,次为水仙、牡丹、莲花。

敬神所用鲜花,首重清香芬芳,全无芳香者,或香味强烈、令人生厌者,忌用于敬神;

醮坛所用之灯,须用一色芝麻油燃点,忌用六畜脂膏之油,否则会触秽神灵;

道门称供奉斋坛之水为七宝浆。此水忌用生水及不洁之水;

供果在供之前要洗干净,擦干。

供果以圆形水果为宜,圆取圆满之意,一般供果的时候,苹果是取其平安之意,桔子取其大吉大利,橙子是心想事成,香蕉是发财果,一般做生意的人比较喜欢供它,猕猴桃也是圆形的水果,取其圆满之意,葡萄因为个数比较多,取其硕果累累之意,都有吉祥的含义,供果当中有几样水果是不能供奉的。

第一样就是李子,李子不能供奉太上老君,因为太上老君姓李,所以避讳;

石榴不能供奉真武大帝,因为石榴的籽是要通过便道以后才能生长发芽,有亵渎神灵之意,所以不能供奉石榴;

梨也是不能供的,一般人忌讳梨有分离之意。这些就是供果的一些忌讳,供果一般五个为一个盘,一堂一共供五盘。

跪拜礼

道教的殿堂里大多都是三尊神像,一般先拜中间的神像,再拜东边的,然后再拜西边的,因为道教讲,东方是属青龙,西方是属白虎,东方主生,那么先给青龙方神仙磕头。

道教的跪拜礼分两种:

一种是一礼三叩首,

一种是三礼九叩,

一礼三叩首礼就是在平常的日子行的礼;三礼九叩一般是在初一、十五及祖师圣诞,还有一些重大的道教宗教活动的时候要举行这个三礼九叩的大礼。

关于一礼三叩的具体拜法:

(1)站在跪垫(拜垫)前,双脚站成“八”字形,两脚跟相距二至三寸。

()一面躬身,一面双手于腹前合抱,自下而上(与口相齐)。

(3)左手离开右手捂心(心意散乱为道教之大忌,捂心表示以专一沉寂之心向神致敬),同时从容俯身,右手按跪垫,两膝下跪,紧接着,左手离开心口,按右手手背上,形成“十”字状,下跪的时候,男子跪下一大片,也就是说两个腿是分开的,女子跪下一条线,也就是两个腿要并着。

(4)俯伏叩首,头磕在双手背上(头与脊要同时下伏,切忌臂部高于头部,臀高于头为之失仪)。此时,心中存想神容并诚心祈祷。(5)抬头,左手收回捂心,右手用劲,慢慢起身,右手随之收回,双手抱拳高拱,准备第二次叩拜。

我们磕头的时候,首先内心要保持平静、安详,身心要非常的愉悦,你站在神殿面前,脑子里还想着凡尘琐事,这是不应该的,道教磕头的时候,讲究内安心性,外重威仪。

内安心性就是说你要做到内心非常的平静,要一念不生,在你的面前只有神灵。

-----------------------

一日一道: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

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最坚强的坚强是什么都不在乎。人生一辈子,有时想想,还真是除了生死,什么都是闲事。没有一样是你带来的,也没有一样是你能带走的,来这世上颠一回,一切的拥有只不过是借来的,总有一天必须连本带利还回去。不如一切随心,一切随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mchgd.net/gzxz/112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