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早期轻度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中医降压方法

文章来源:养生_健康网站_富贵病预防_健康养生网站   发布时间:2020-9-1 17:24:04   点击数:
  

高血压以头晕、眼花为主症,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属于中医学的“眩晕”范畴。其病位在清窍,脑髓空虚,清窍失养,或痰火上逆,扰动清窍,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单纯的西医降压药物治疗可引发一些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使得患者依从性降低,因此多数患者更愿意寻求中医治疗。尤其对于早期轻度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寻找一种安全有效、平稳降压,又操作简便、价格低廉,且易被接受的治疗方法,是临床研究的关键。

选取广东省医院城南门诊接受免费义诊的老年轻度高血压(1级)患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及C组,各60例。A组采用耳尖放血疗法治疗,B组采用中药足浴疗法治疗,C组采用耳尖放血联合中药足浴疗法治疗,3组患者均以4周为1个疗程。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结果显示:三种治疗方法降压效果都显著,耳尖放血联合中药足浴疗法改善老年轻度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优于单纯耳尖放血疗法、单纯足浴疗法。

那么耳尖放血联合中药足浴疗法如何操作呢?

耳尖放血疗法

首先让患者静坐10min,放松心情,然后用手指按摩耳郭致使其充血,选取患者单侧耳轮顶端的耳尖穴,用碘酊严格消毒后,左手固定耳郭,右手持一次性采血针对准耳尖穴迅速刺入,深度约1~2mm,随即将针迅速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的耳郭,使其自然出血,用消毒棉枝吸取血滴。每次放血8~10滴,每滴直径约5mm(如黄豆大小)。双侧耳尖轮换放血,放血时间为每天8:00~11:00,1次/2d,3次/周,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所有操作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医生手指和患者耳郭须严格消毒,防止感染;患者治疗时取仰靠坐位,挤压时应从较远的范围向耳尖进行轻微的挤压,不局限于耳尖局部,尽量减轻疼痛、减少晕针、耳郭血肿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耳尖放血疗法是中医学中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具有清热解毒、镇静止痛、消坚散结、平肝潜阳等作用。耳尖穴是常用的耳穴之一,耳与脏腑关系密切。足太阳膀胱经至耳上角,与耳尖穴有直接的关系;耳尖穴的周围,散布着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等经脉的支脉、支别,所以耳尖放血能够达到调整脏腑阴阳、气血,祛瘀通络的作用,从而达到降血压的效果。按照全息理论,耳部是一个身体的缩影,耳部出现的病理反应点可反映相应脏腑的病变;且耳郭部神经分布丰富,可以通过神经的传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进而影响到血压,达到降压的疗效。有研究表明,耳尖放血可以影响血中一氧化氮(NO)的水平,进而舒张血管,达到降血压的目的;NO有强大的舒张血管的作用,血管内皮细胞通过合成和释放NO来维持和调节血管的舒张,保持血压的相对稳定。有研究表明,放血疗法能使局部毛细血管内环境的血容量及血液成分发生变化,从而可调整血压,改善血液黏滞性。

中药足浴疗法

足浴浸泡方药采用邓铁涛教授的“浴足方”。方药为:怀牛膝、川芎各15g,天麻、钩藤、夏枯草、吴茱萸、肉桂各10g。加水ml煎煮,水沸后15min关火,将中药液放置40~42℃后开始浸泡,水温测量均使用专用水温测度计,尽量让水没过足踝。每天21:00浸泡1次,30min/次,4周为1疗程,治疗1个疗程。

中药足浴疗法是中医传统疗法,通过温热中药液浸泡足部,促使足部及全身毛细血管扩张,循环阻力减少,起到降低全身血压的作用。邓铁涛教授的“浴足方”为《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中推荐的高血压足浴通用方。方中有怀牛膝、川芎、吴茱萸、肉桂、天麻、钩藤、夏枯草7味药,具有平肝潜阳、滋养肝肾之功效,可达到减轻头晕和头痛、降低血压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3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下降,其中治疗后A、B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水平高于C组患者。治疗后A组患者舒张压平均值达到参考范围,但收缩压平均值未达到参考值范围;B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值均未达到参考范围;C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值均达到参考范围。3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和病情恶化。这表明耳尖放血联合中药足浴疗法的降压效果比单纯耳尖放血、单纯中药足浴疗法更佳。耳尖放血疗法,操作简单方便、价格低廉,其优势是能快速明显地改善高血压的主要临床症状,并有很好的即时降压作用。

中药足浴疗法,经济成本低,患者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少,降压效果平稳。因此,耳尖放血联合中药足浴疗法降压迅速而平稳,可作为老年轻度高血压患者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之一,值得在广大老年轻度高血压患者中推广使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mchgd.net/ysyz/114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