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想了解
今天是国医节。
中华传统医药文化几千年发展,历代大医辈出,如星河灿烂。
既有“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这样的古代先贤,也有许多当代名医“为往圣继绝学”。中医养生合辑
其中一些前辈,不仅集医术、医德于一身,还能做到知行合一,自身健康长寿,给后辈做出榜样,更是令人景仰。正如一代国医大师干祖望所言:“医生本来就应该具备技术(医术)、品德(医德)和懂得摄养(保健养生)三位一体的本领。
”6年前我曾将干老关于养生的谈话整理成篇发出,今天再次分享他的长寿之道。
干祖望教授,年出生于上海,年仙逝,享寿岁,一生圆满。干老的医术:他是中国中医耳鼻喉科奠基人之一,可见学术上境界之高。干老的医德:我觉得他说过的一句话就可以代表:“学医还有另一种苦,就是放不下病人。”干老的养生之道:“三空主义”轻名利,“八字方针”保长生。
这“八字方针”就是:“童心、龟欲、猴行、蚁食”。
1“童心”
保持赤子之心,无忧无虑
我私以为干老的“赤子之心”,也体现在他具备中国传统的文人情怀。这种情怀陶冶人的性情,能从生活中、工作中处处发现美,时时创造乐趣,活得更通透自在。
例如,干老的医案写得与众不同,被誉为:“集医、哲、理于一体,诗、联、骈于一章,既是精辟严谨的医学论文,也是妙笔生花的文学佳作。”这评价并不是夸张。随手分享一条干老治疗梅核气的医案:锁启重楼,越鞠丸已平澜浪;
钥开辽廓,流气饮再扫余波。看,只用22个字,就把给一个病人治病开方的全过程(包括前后两个方子以及开方的思路、方子的功效)写得这么到位。以越鞠丸对流气饮,对仗工整。真是文字高手。
而且字里行间,医者治好病人以后那种幸福的心情表露无遗。2“龟欲”
淡泊名利、无欲无求
干老说了一个“三空主义”——“三空主义,就是脑袋空、饭袋空、口袋空。”
“年轻时争名,但从不争利,中壮年争名医地位,现在什么也不争了,就是前面提到的‘三空’!”3“猴行”
能站不坐,能步不车
允斌补充:
能站着就不坐着,能走路就不坐车。这一条我特别赞同。每天写稿我也是站着写的。干老说:“每天都要勤动,手动、脚动、身动,生命在勤动中而得以延续。”
“生活上养尊处优是不会长寿的,古时历代的皇帝,50岁以下死的占了一半。只有梁武帝和乾隆帝活到80多岁,这两位做事到老故长寿。”4“蚁食”
像蚂蚁一样吃得少、吃得杂
允斌补充:干老的这个饮食原则我特别推荐给家长朋友们,孩子就应该从小这样喂养。
或许有些东西可以等到成年再补救。但在饮食上的养生,真的是要越早开始越好,否则会给以后埋下很大隐患。
干老在年老时精神健旺,他就归功于从年轻时开始养生:
“我的养生之道,在50年前早已开始实践了,只是主观上尚不知在保健养生。
50年后回头看去,才发觉的确为很好的养生方法,是从实践中得来的。令我虽已进入晚年而精神体力不逊青壮年。”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