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早已成为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病症之一,随着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的逐年攀升,降血压的日常知识和基础手段也越来越被大众熟知。但高血压除了常见的“慢性”“温吞”状态,其实还存在一旦发生就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的急性病症,今天小汇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可怕的“高血压危象”
什么是高血压危象?
高血压危象(Hypertensioncrisis)是高血压急症和高血压亚急症的总称,指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某些诱因作用下,血压突然显著升高、病情急剧恶化。
高血压急症:指血压严重升高(多超过/mmHg),同时伴有进行性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功能衰竭的表现。
高血压亚急症:指血压显著升高但不伴有靶器官损害的情况。
高血压危象有哪些临床表现?
1.血压在短期内显著增高,收缩压mmHg,严重时舒张压≥mmHg。
2.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出现头晕、多汗、口干、手脚震颤、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现象。
3.靶器官急性损害,具体可表现为视物模糊、视野缺失、胸背疼痛、尿少或尿频、言语障碍等,严重者意识不清、昏迷甚至死亡。
高血压危象的治疗
高血压危象的治疗原则是:快速、平稳的降压,减轻靶器官的损害,积极寻找病因,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降压期间应持续监测血压,严密观察靶器官的功能状况,如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变化、胸痛是否加重等。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降压药剂量及降压速度,同时给予靶器官保护。
初始阶段(数分钟到1h内)血压控制的目标为平均动脉压的降低幅度不超过治疗前水平的25%;
在随后的2-6h内将血压降至较安全水平,即/mmHg;
在以后24-48h逐步降低血压达到正常水平;
若发现有重要脏器缺血表现,降压速度应更慢,在1-2周内将血压降至正常水平即可;
病情平稳后及早进行口服降压药治疗。
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高血压危象患者的护理
1.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并要加强安全防护,对躁动、抽搐患者应使用约束带束缚以防坠床。清醒的患者应采取平卧位,使用软枕将头抬高30°,使颅内压降低;昏迷的患者应让其头部偏向一侧,如果有呕吐物要及时清除,保持患者呼吸畅通,以防发生窒息。
2.让患者置于安静、避光的环境,减少对其精神刺激。
3.给予患者低流量氧气吸入,以减轻缺氧、呼吸困难的症状,并进行持续性心电监护。
4.部分患者会出现尿失禁情况,因此医护人员要给患者插导尿管、接尿袋,避免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等并发症。
5.迅速开辟静脉通路,以保证降压药物的顺利输入,达到迅速、安全、有效地降压。
6.和患者进行友好沟通,一方面安抚患者情绪,避免其情绪激动,另一方面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7.让患者吃低盐、低脂肪、高营养、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促进患者的身体尽快恢复健康。
如何预防高血压危象?
预防关键在于日常的血压控制与基础疾病控制。患者务必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定期监测血压以便及时掌握自身血压变化情况并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同时,患者还应放松身心,避免情绪紧张与过度疲劳。
OnlineConsulting
线上咨询
患友可以在脑医咨询服务脑血管病-高血压脑出血病种分类下,找到对应专业方向的医生进行咨询哦!
长按并识别上方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