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84:高血压-显示人的生活节奏的数值。
◎血压:
血压是血液通过血管时对血管的压力。心臓像泵一样,每分钟60-70次左右,把血液向血管里推送。心臓送出的血液量(每次泵出的量),和这些流入血管的血液与末梢血管的抵抗,决定了血压。
◎最高血压-血管收缩期:
心臓收缩把血液压出瞬间,血管承受最强的压力,即收缩期的最高血压。
◎最低血压-血管扩张期:
心臓收缩、泵出血液后再扩张的瞬间,压力最小,即扩张期的最低血压。
◎现代医疗认定的高血压的诊断基准(注:是错误的):
正常血压:最高血压以下、最低血压85以下。高龄者-以下、最低90以下。
高血压:最高以上、最低90以上(单位mmHg省略)。
P85:
现代医疗认为日本人的高血压中9成原因不确定,只有1成原因明确,是由于肾臓病和内分泌失调等原因引起的二次性高血压。(注:现代医疗找不到病因的疾病很多)
调整血压的是自律神经,交感神经活动时(白天或工作中)血压高,副交感神经活跃时(休息或吃饭时)血压低。情绪的变化能马上反映在血压上,紧张、兴奋、生气、烦恼、不安时血压高,平静时血压低。血压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化或高或低。
比如气魄是在血压的上升时才能表现出来。愤怒时,高血压能突破,但这不能说明身体不好。不是高血压不好,而是愤怒时的魄力需要这么高的血压。
在社会上活跃的人,血压都在-,这个血压是自然的、正常的,把数值看作异常,而人为设定“正常值的基准”,有根本性的错误。
血压和生活状态紧密相连,超负荷工作或有担心的事情时,交感神经紧张,血压就要上升。安安稳稳生活,则副交感神经占优势,血压自然下降。
超负荷的生存方式,交感神经自己就调节为紧张状态,即:使用肌肉的状态,就连脚趾肌肉都紧张甚至有时抽筋。日常中肩酸这种独特的症状就是交感神经紧张的常态。血压高、肩酸,是身体发出的“要注意放松”的信号,而不是让人吃降压药、继续超负荷工作。
不是血压本身不好,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太过严苛在身体上的自然表现,改变生存方式后,血压自然就下降了。
早上醒来不想起身、听个讲座也能坐着睡着的人,基本上是血压低的人。特别是刚吃了午饭,肚子满满的时候。因为满腹感是副交感神经优势状态,血压下降、容易犯困。
绝不是血压低都是好事,有时对不合理的事情表达不满,经历一下左右的高血压也好。
血压一高,要么脑卒中(中风)、要么发生血管受阻,这种思维方式是错误的。我们也有必要了解,现在和过去的生活环境是完全不同的。
以前我出生地的青森县,还有东北地区的人,因脑卒中死亡的人多,而且重体力劳动者居多,最大的原因是那里寒冷,而且没有现在这样的机械化,种地和土木建筑工作都不得不用肩背手动的肉体劳动。为了支撑身体在寒冷的环境下进行这些高强度肉体劳动,血压不高是不行的,高血压是抵抗寒冷和重体力劳动的基础。
那时候,因为寒冷烧柴取暖,对着火光拼命暖和身体、增加脉搏、提高血压来维持血液流通,不那样就没法工作。为了克服严寒和重体力劳动,必须多吃饭、多吃盐分多的咸菜,来提高血压。那时为了生存下来,脑卒中被抛在脑后。这样的生存状态一直继续,没到花甲之年就会因为脑卒中死去。
以前是为了生存来提高血压才得的病,但后来变成了不考虑生活环境,就把血压高等同于发生脑血管障碍、强调高血压不好,这就有不对了。
我大学毕业那年是昭和47年(年),那时大学里告诉我们,高血压的基准是。年前后家电开始普及、家务轻松,小型机械也开始普及,肉体劳动减轻,贫困和饥饿状态多少好了一些。这种情况下,提高血压才能完成工作的事情就没有了,这时若把定为高血压的基准,就没有高血压患者了。这样继续下去,“高血压学会”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于是到了85年,就把血压正常值基准“人为地”调到了以下,“确保”了高血压患者的存在,“高血压学会”就能喘口气了。
等到了90年代,农户的劳作基本上机械化,繁重的体力劳动消失了。即使正常值基准设定在,“高血压患者”还是继续减少,“高血压学会”再次感到“存在危机”,只好把正常血压基准值再次压低,把超过的人“纳入”高血压患者队伍中,同时把高血压在的人也当做有高血压问题的“预备军”来看待。这样的基准,精力稍微一集中工作,血压全都变成了“异常”,高血压病人就排成了队。所以基准值的决定方法是有问题的。
但是现代医疗搞不懂高血压原因(注:或者故作不知),因此医生也觉得没必要探究患者为什么血压变高,只是一味地给患者开降压药。
但是药物解除不了高血压的病因。影响血压的药物,是让血管中的血流量(心臓泵出的血液量)减少,这样和血管内的血液抵抗力(末梢血管抵抗)下降,血压下降。
常用的降压药是利尿剂,利尿剂对肾臓起作用,即把多余的盐分、水分,通过尿液量的增加排泄出去,这样来降低血压。但利尿剂让身体出现脱水倾向,使血液粘性变高、不易流淌,身体为了让气血流通恢复正常,就自发地条件反射地拼命让交感神经紧张,以提高心脏泵出的血液量。结果是血压更高,又招致全身性气血循环受阻、绿内障(青光眼)、肾机能障碍等疾病。
健康的身体,肾臓分泌酵素(renin肾素高血压蛋白原酶血管紧张肽原酶)作用于血液中的血管紧张素,使之变成血管紧张素Ⅰ和血管紧张素Ⅱ,利用它们强力的血管收缩作用,来提升血压。服用利尿剂降压的过程中,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被抑制住了,长期用这种降压药,肾臓自身调节血压的机能被破坏,使肾臓机能进一步下降,招来肾臓机能障碍病。
还有其它降压药,为了让心臓和血管收缩,就不能让必要的钙质进入血液,这就得用遮断受体、使血管扩张的钙质拮抗剂,即减少心臓拍数、减少流入血管里的血液量的β遮断药物,还有具有扩张变细的血管、减少压力作用的α遮断药物等等。不论哪种药物,都是仅仅盯住血压上升这一个瞬间过程来人工合成的,不能全面和从根本上解决血压高的问题。
让血压上升,是保护身体的反应,努力提升血压,让血液流淌到身体各个角落的自然反应。不考虑身体的需要,血压稍一上升就吃降压药的人大有人在。但对精力集中、努力工作的人来说,因为提高血压才能与承受住工作压力,这些人吃降压药就不起作用了。
常吃降压药的人,慢慢地血压用一种药物无法控制,有的人需要3-4种药物才能勉强起作用。血压上升,自有身体自己的需要,在降压药还没起作用的时候,身体还是健康的,但是药物开始起作用时,气血流通障碍就发生了,有时会突然感到没有力气。
不调整生活方式,只是一味地吃降压药,有强烈反应的是肌肉和脑细胞。慢慢地人就变成了晃晃悠悠走不了路、越来越没力气,有的则变成抑郁状态和痴呆症。
年轻人血压高时,身体会自动调节平衡,吃降压药强制血压下降,造成气血循环障碍、甚至癌症的情况也是有的。
无论如何都在意血压值的人,还有每天测量血压的人,不要管什么学会给设定的血压基准值,而是重视自己的身心感觉。
顺便说一下我(作者)的血压。我血压高的时候是,因为我每天都是过着大声讲话、忙忙碌碌的日子。所以我自己的基准值就设定在,啥也不担心。(注:我-译者35-45岁时长期低血压,血压在85/53,脉搏60左右,然后低血糖,那时一个明显的感觉是没劲儿。饮用元香湛露后血压恢复到96/66左右、脉搏70左右。血糖没测过。)
血压的高不是好坏的的问题,是自律神经在照顾全身需要时,自发进行的微妙调节,进化了几十亿年的完美生化系统-身心,不是我们人为出手就能干预的世界。
P91:引起脑梗塞的降压药。
高血压被认为可怕,是因为高血压能引发脑出血。
脑出血是血压过高时发生的疾病,是脑动脉的一部分破裂,在大脑中溢出的血液凝聚成块儿,压迫了周围的脑组织。寒冷和超负荷的体力劳动是脑出血的原因。
但是从80年代开始,脑梗塞的人比脑出血的人多了。现在人们越来越轻松,控制盐分的饮食和频繁使用降压药,让老年人在养老院发生脑梗塞的“脑梗塞时代”已经来了。
到现在人们都不能摆脱“摄入盐分过多和高血压、脑出血有关”这个想法。没有盐分,血压下降、身体变凉。用降压药,血压过分下降、血流缓慢或停滞,血栓在脑中堵塞,就是脑梗塞,在心臓堵塞就是心肌梗塞,在肺部堵塞就是“经济舱综合症”(注:元香湛露年获得血栓性疾患预防食品日本专利。经济舱综合征即长时间在飞机等交通工具上不活动,血栓在脚和小腿处形成,当血栓流至心肺时导致危险发生)。
不吃降压药,认知症(痴呆症)、脑梗塞都能预防。
P91:脑卒中的分类:
◎脑梗塞:伴随脑动脉的闭塞、狭窄,血液不能到达神经细胞里,没有足够营养的神经细胞必然发生功能障碍。
○在大脑中粗的血管内侧,形成了粘稠的胆固醇变硬,在那里血小板集中、塞住动脉,形成“动脉粥样血栓性梗塞”。
○在比较细的血管内动脉硬化发生堵塞,形成“腔隙性脑梗塞”(由于病症不明显,又被称为隐蔽性梗塞)。
○在心臓处形成的血栓流入大脑,堵塞血管形成“心源性脑梗塞”等。
◎脑出血:大脑中细的血管破裂、出血,导致神经细胞死亡。由于高血压和年龄增加等因素,脑血管变得脆弱,血管容易破裂。患者在白天活动时,常发生头痛、眩晕、半身麻痹、意识模糊等症状。
◎蛛网膜下出血:保护大脑的三层膜(软膜、蛛网膜、硬膜)中,在蛛网膜和软膜之间的动脉瘤破裂,流到膜和膜之间的血液,压迫了大脑。也有动脉或静脉畸形造成出血的。蛛网膜下出血时,患者突然感到头痛、呕吐、痉挛,也有失去意识等死亡的情况。
◎短暂性脑缺血:脑血管虽然堵塞,可在24小时内恢复的情况,一般在脑梗塞前发作。这时常常发生一时看不见、说话不清楚、半身不听使唤等症状。但当血液流通顺畅时,症状消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