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内容繁杂,大家了解的大多是片言碎语,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或者说是碎片化信息。但如果能够熟悉和理解这40余字,基本上可以接近或者步入中医养生之门。
这40余字就是《内经素问》的开篇岐伯第一答:总共45个字。
鼎鼎大名的梅花版《内经素问》“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短短一句话,提纲挈领中医养生,至少包含了中医养生的六大门类:
1.法于阴阳。这是大原则,大道理。大道理一定是管着小道理的,阴阳是大道理,法是效法的意思。古代有个学术门派阴阳家,专门研究阴阳的运动规律的。后来这个学说慢慢被普及了,其中易学就是讲阴阳的消长变化。
2.和于术数。这个现在讲得少了,北大李零先生的《中国方术考》是一本深入浅出介绍这方面的书,都能看得懂。简单举例来讲,现在很多地方开业选日子就属于这门学问的具体运用之一。
3.食饮有节。指饮食养生,饮食养生的大原则就是“节”。
4.起居有常。大原则是“常”字。
5.不妄作劳。劳一般分为三种,劳心、劳力和房劳。有太过必有不及,这是阴阳思想。现在的人,劳力不及而劳心太过者多。房劳后世发展出一门房中术的学问。
6.形与神俱。这是养生的最高层次。恬淡虚无是其四个阶段。我们高等教材中将恬淡虚无作为一个东西来讲,没有区分。传统功法大都属于形与神俱这个门类,比如太极、八段锦、周天功等等。
传统功法与健身房里的跑步等锻炼项目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形与神俱,而不是呼吸之法。
禅茶一味茶室常在墙上挂副“禅茶一味”的书法作为装饰,但真正明白其含义的人并不多,禅茶一味讲的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形与神俱,层次较低。
这40余字,每个字大家都认识,但不好翻译成白话文,我们的高等教材中有翻译,也就是看看罢了,帮助刚开始学习的人理解一下而已。刚开始学习就这几十个字,从事中医几十年之后,也还是这几十个字,一个字都改不了,但理解和感悟却大大不同。
所以我们也不翻译,记住就是入门。日后你对中医养生学到哪个层次,自然会对其中的某个字有自己的理解。因为几个字就是一门学问,而这几个字就是这门学问的核心思想。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