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高血压,我们必须搞清楚两个概念。
1.所谓的高血压,只是人体的一种症状,而不是疾病本身。这里仅仅指的是人体血压升高这个现象,而导致血压升高的原因非常多,包括心理、环境、疾病、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因素。每一个导致血压升高的原因,才是人体疾病的根源之所在,也才是我们治病要寻找的靶点。
同一个病房里住的都是高血压病人,他们患的也未必是同一种疾病,可能是不同疾病导致的同一个症状。这就跟肚子痛一样,有人可能是因为吃错东西引起的,有人可能是胃肠道长期的受寒郁结形成炎症引起的,有人可能是突然受寒引起的,有人可能是受外力撞击等伤害引起的等,他们只是都有共同的体征就是腹部疼痛,那我们总不能因为他们有同样的症状而给予同样的治疗方法吧?
2.所谓的降压,是针对症状的止症治疗,只能救急。降血压的机理,一是舒张血管,减轻血流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二是减低心脏输出血流的泵压,减轻血管压力。无论哪种,都只能用来救急,都只适用于血压突然升高,导致严重眩晕、可能引起突发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状况。如果度过高血压突发的危险期后,仍不能找到引起高血压的病因采取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案,一味服用降压药,更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且降压药大部分通过肝肾代谢,对肝肾会造成极大负担。
降压就跟肚子疼只知道服止疼药是一个道理,忽视病因,血压高了只追求将血压降下来,肚子疼了只追求让它不疼。将救急的方法反复拿来救“穷”,结果肯定是越救越穷。而我们因为急功近利地想看到这种立竿见影的效果,对这种救急的方法非常受用,选择性地忽略病因。可以说降血压、降血糖、降尿酸、止疼等,都只是一种救急的方法,如果长期采用,那就是一种姑息病因的姑息疗法。
高血压只是众多病因导致的一个共同结果,把它当做一种疾病是不恰当的。
从病因来看,高血压分为三种类型。
短期性高血压:我们又叫暂时性高血压或一过性高血压,也就是因为某些内外因素的刺激导致短时内的血压升高。原因包括心理因素、环境因素、感冒发热、腹泻、劳累过度等,这些因素解除后,血压又会自动恢复正常,基本可以不予讨论。
中期性高血压:因病理或生活习惯导致的一段时间血压升高,持续的时间可能是半年到一年,造成血压升高的因素包括生活无规律、感冒时间太长、肺炎等。
长期性高血压:也就是被现代医学判定为需要终生服药的高血压,它往往是因为身体的病理性因素引起,还包括长期的身体耗损。比如肾病导致的肾性高血压、内分泌性肿瘤导致的内分泌性高血压、血管狭窄导致的高血压、长期透支体力、脑力等导致的高血压。我们一般所说的高血压即属于此。
这里所做的分型,只是为了说明引起高血压的原因很多,高血压只是这些众多原因共同导致的一个共同结果,而我们将这个结果当作一种病,围绕这个结果来降血压,无疑是舍本逐末的做法。
肾病、内分泌疾病、血管狭窄等导致的高血压就不用说了,它们都有很明显的病因,只是对这个病因的治疗能否做出正确把握的问题;其他高血压也一定是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的,是可以逐层上溯病因,逐层得出治疗思路的,而不是降血压那么简单。
中医学并没有高血压这个病名,一是古代还没有检测血压的仪器,只能靠医生对脉搏的把握来判定血流的情况;二是在中医的概念中,头晕、头痛等高血压症状只是某一个人表现出来的一个症状,人始终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一个症状只是这个系统发出的信号之一。
如果一个人主要的症状是头晕头痛,那一定要追究引起他头晕头痛的原因。《黄帝内经》中就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髓海不足,则脑转身鸣”等病因和症状之间的关联描述,那么在治疗上,就会针对具体的某个人的整体状况,得出病因的判断,针对病因来治疗,而不可能只是琢磨怎样给你止晕止痛的安抚。
因此,现代流传的吃某种蔬菜、某味中药降血压的方法,对于一个真正的中医来说,根本就是无稽之谈,这种单凭道听途说的一两味药就用来治病的思想是十分错误的。即便它们真的能降血压,那它们是否适于你的身体状况,是否能追溯到你的病因,是否会加重身体的其他症状都一无所知,盲目只追求降血压,必将造成更多问题。
为什么现代医学对高血压没有很好的对策,认为高血压需要终生服药?比如一个人因为嗜食肥甘厚腻,摄入过多的烟、酒、肉食、化工食品等,人体运化无力,产生大量垃圾毒素,这些垃圾毒素进入血液循环,试图通过血液循环系统代谢出去,但人体无法运载和排出这众多的垃圾毒素,导致血液黏稠、血管堵塞,血液流动性变差,心脏原有的泵压无法将足量血液输布到全身,为了使全身组织器官得到血液的濡养,也为了加速代谢这些垃圾毒素,心脏不得不采取加压的代偿机制,来满足身体的需求,进而出现了高血压的症状。
可见,这里的高血压其实是人体面对身体状况的改变,而做出的一种调整和代偿机制。它其实是身体发出的一种预警,是提醒我们必须马上控制饮食,尽快解决血液黏稠的问题了。此时,医生需要做的事情是劝诫病人控制摄入,改变生活习惯,增强他的运化能力,清理血液中的垃圾毒素,帮助身体尽快将这些致病因素排出体外,而不是只有降血压和控制饮食这一一思路。
为什么现代医学将高血压列为需要终生服药的慢性病行列,就是因为虽然控制了饮食,降低了垃圾毒素的摄入,但血液黏稠的状况并未得到改善,气血能量不足,运化能力不足,血液中的垃圾毒素无法代谢出去,致病因素没有排出,血压就不可能真正降下来。再加上反复地用降压药一方面抑制了人体排出这些致病因素的尝试,另一方面,降压药损伤了血管、肝、肾,降低了人体降解、排出毒素的能力,导致血压越来越高。服降压药治疗高血压,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反而面临着终生服药的困扰。而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的治疗手段,目前还非常单一。
因为我们急于见到血压下降的效果,所以,对高血压的研究方向就变成了怎样降低血压,再往后,也最多是推出对人体副作用更小的降压药,而没有耐心再往前一步、两步、三步,去探究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案。加上现代医学分科太细,将人体割裂成一个个症状,每个症状去一个科室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除了重大问题的会诊,基本忽略了具体的人的整体性,因此只能给出单一的对症治疗方案,而这些单一对症治疗方案的叠加,也可能是对人体的一次次伤害。
高血压其实是身体作出的警示,也是一种排病反应和主动修复的尝试。血压升高是身体发出的一个信号,是提醒我们要尽快注意这一状况,找到血压升高的根源给予纠正。同时,它也是身体在没有外力协助的情况下,所作出的一种自我修复的尝试,试图通过加压来解决问题。
比如,血脉不通畅,微循环障碍导致的高血压。如果长期加压的方式都无法解决微循环障碍带来的问题,被阻滞部位及其末端的组织就会慢慢失去气血濡养,无法完成组织细胞的营养交换,而慢慢粘连、痹阻、萎缩,甚至坏死。成为人体不得不放弃的部分。因此,此时最好的方法是改善微循环,疏通局部的痹阻,血压自然会降至正常,而反复的降压只会让人体这个主动修复的尝试被中断,导致局部组织的功能下降。(血管狭窄导致的高血压原理也与此类似,因此不再详述。)
比如,脑力工作者长期用脑过度导致的高血压。一个人长期用脑过度,人体就必须调集大量的血液供应给大脑,分配给其他组织脏器的血液就会相对减少,为了不危及其他组织脏器的功能,在血液不够分配的情况下,心脏只能加压代偿,增加泵血量保证各组织器官得到血液输布灌流并保证回心血量,进而导致高血压。此时的高血压,是提醒人体一定要改变这种消耗状态了。这不是降压可以解决的。长期下去,心脏不堪负荷,会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
还有一种典型情况是中医所讲的“烦劳则张”,它描述了一个因果逻辑,因为烦劳过度,身体的气血能量长期处于过度耗散状态,气血无法有序循环,导致机体功能亢进,心率紊乱、血压升高。这是一种虚亢。按道理来说,人体气血被耗散,血液在血管内充盈度不够,应该表现出低血压症状才正常,但是,因为人体一直耗散,比如长期抽烟喝酒熬夜,长期操劳过度,无法静养,一直处于亢奋状态,机体为了满足这种消耗,不得不调用潜藏的气血能量,喷张地做功,当人体处于入不敷出的时候,为了继续这种消耗,心脏就只能加压,这就是亢进导致的血压升高,代偿烦劳导致的大量气血需求。这类患者如果烦劳的状态解除一段时间之后,往往会从高血压转变为低血压,这是身体作出的新一轮调整。
再比如,某些脏器处于伤寒的状态,能量不够,需要更多的血流来充养。以提升其功能,为了避免其发生功能性障得,人体不得不作出加压的选择,以输布更多血液给这些脏器。
总之,无论哪种原因导致的高血压,都是人体智能反应的结果,是人休试图排出致病因素和自主修复的举措。降压只能用来治标,只能短期用,而无法治本,长期降压是错误的。
高血压的治疗,首先要辨别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对待高血压,最好的举措是听到了身体发出的警告,积极寻找病因,针对病因治疗,在危急的情况下服降压药降压,度过危机;而长期服用降压药则是对人体伤害最大的选择。
针对病因治疗。这句话的背后,是辨证思路,要辨别清楚它的成因。就像上面所举的例子,如果是血液黏稠所致,那么我们至少要知道血液黏稠的辨证关键是什么,在治疗上要知道需要清理血液中的垃圾。至于怎么清理,那要往上探究具体的患者身体的状况,是脾胃运化无力,还是肝肾功能变弱,而造成这些的原因,才是疾病的源头。如果是摄入垃圾毒素太多,则需要停止摄入不健康的饮食,如果是某些原因损伤了肝肾,则要停止这些带来伤害的因素,并配合清理血液中的垃圾。
总之,高血压的治疗,没有统一的方法,因为每个人导致高血压的原因都是千差万别的,同样是血液黏稠,不仅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不同,黏稠的度也不同,每个人附带的其他不健康生活方式也不同,并发的其他症状也不同。每一个个体的人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如果不是将这个系统彻底梳理一遍,有整体的辨证思路,这个血压就不可能降下来,就只能接受终生服药的状况。
在接受蔡医生排病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有些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排病治疗一年内血压就恢复了正常且没有再反复,这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从未服用过降压药。在蔡医生的实证治疗中,提升机体的气血能级,推动人体排出致病因素,清理血液,控制垃圾食品及不易运化的食品的摄入是基本的治疗思路。
不是血压恢复正常身体就健康了。
很多人在血压恢复正常后,嘴唇、面色乌黑的状况有很大好转,但也不是就恢复到红润健康的肤色了;身体异味消失大半,但也仍然存在,针刺指尖血液仍有黏稠的感觉,证明血液仍然还未彻底干净。总之,血压指标下来了,但致病因素并没有被彻底排出体外。再接着进行排病治疗后,很多人在一到两年内,这些症状基本得以改善,甚至完全消失。
可见,血压只是衡量人体健康与否的一个参考指标,即便不吃降压药,也并不是血压恢复正常了,身体就健康了。血压降下来了,但可能人体排出致病因素的过程远远还未结束。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声明:本文摘自《中医排病论》一书,作者:蔡碧峰、李亚、吴云粒。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