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想了解
——题记
梅花香自苦寒来
杨剑飞
每次闻到梅花的香味,就知道已是数九寒冬了。寒冬里,能傲然绽放出艳丽的花朵,岁寒三友的梅花,可以说是众花之中最有傲骨的了。由于天寒地冻,老家的人们最喜欢的活动竟然是用木头生一堆火,然后围着谈天说地,再往火堆里放几个番薯。我们小孩子便绕着大人玩耍,闻着番薯香时,不免得也跟着有口福了。大人们这时通常会说:“用心读书呀!古代的吕蒙正没有饭吃,寒苦中读书,取得功名。你们现在生活就幸福了,要惜福啊。”大人说过的,在耳。但是嘴巴只有番薯香,只要有番薯,管它呢。该读书的时光还是要来,读中学时。遇到的老师当中,张老师是我邻村子的人,因此分外亲切。而他给我讲述的一位青年励志读书的故事,至今仍余音绕梁,让我永久难忘。
那是一个非常艰苦的年代,老师村子里有一位叫张祥光的孩子,非常聪明。家里平时省吃俭用维持生活,把节约下的钱用来给他读书,在父母默默的关爱、支持下,他高中毕业了,但是高考之时他名落孙山了。父亲在失望之中,想到这些年含辛茹苦的付出,父亲气不过来。为了让他知道农民生活的艰苦,特意责罚他,叫他扛着犁到石壁岭脚下的一块黄泥质水田犁田,也不充许别人帮助他。作为一介书生从来没有干过农活的他,高一脚低一脚,一跌一滑,满身泥水的犁着田,连牛儿也欺他生面,不肯努力向前。天黑下来,田还犁不到一半,又不敢回家。于是,他把牛拴在树下。自己登上石壁岭岭顶,在一棵松树底下的大石上坐了下来,一边哭一边埋怨父亲。明月此时已挂在半空,望着村庄、田野一片朦胧夜色,冥思苦想了一个夜晚,这时他才知道生活的苦楚,明白来之不易的读书时光是多么的宝贵,以及父亲的用心良苦。立即下山用锄头把田里剩余的泥土翻转,天快亮了才回家。并把自己关在房屋里,足不出户,闭门苦读,并发誓不考上大学不理发。在椅子上坐累了,蹲着。蹲累了,坐着,由于长时间蹲,椅子竟然蹲出两个深深的脚印。来年再度参加高考,终于考上了国立中山大学,才理发剃须,收拾行李上广州读书。国民党溃退台湾时,有关部门欲强逼他到台湾去。他巧妙逃脱,投奔新中国的怀抱,到北京科学院中关村地质研究所工作。成为李四光的秘书,也是新中国的第一代地质科学家,为国家奉献了自己的一生。老师讲到激动之处,声情并茂,眼角隐藏泪花,我也为之感动不已。假期间曾经到石壁岭,看看松树,坐坐石头,感受一下那当年的魅力,却是阳光依旧,斯人已远去,不见梦想。而那椅子,早已不知去向,我却怪他们不懂得保留旧物,让后来者失去“朝圣”的方向。
在聆听张老师讲述的故事之后,觉得励志的事情,就像天空里的一颗星星,遥不可及,难免失落。世间之事无独有偶,这种心结一直等到在去年的冬天,面对面的接触了一位不负梦想、不负韶华的女孩子,才得以解开。那是一个非常寒冷的冬日,没有阳光,天空是灰蒙蒙的,还下着零零星星的雨点。我一如既往的来到书法培训中心,适逢钟老师有事外出,课室里只有许多孤独的墨砚和一个女孩子。她戴着眼镜,略显纤瘦的她,正在练硬笔书法。我同她打了个招呼:“哎,靓女,看样子,你不是中小学生而是老师吧。”“你是怎么知道的?”她惊奇地问。我狡黠一笑:“肯定的啦,像你这样子的年龄,学生的话通常是练毛笔书法的,只有老师,才练硬笔书法的呢。实用、快捷。”经了解,女孩子是化北人,自小家境贫穷。用她的话说,贫穷得让你无法想像!便何况,她是家里的老大!所以她只有努力读书,寻求一条比现实生活更加好的出路,让自已和家里人过上幸福的生活。经过十年的寒窗苦读,她如愿似尝考上了华师,毕业后供职在珠江三角洲,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现在放寒假回到老家,报了一期硬笔书法学习,以提高自已的书写水平。听得她的自述,我身体深处有一种震撼,直击我的灵魂。虽然我不知道,她经历了什么困苦,但是在逆境之中能奋力抗争,不屈不挠的为梦想而努力,改变了自已的人生际遇,实属难得!此时,女孩子认真严谨地一笔一画的苦苦临摹字帖,一种无声的坚毅流露在笔端。此时此景,我不由得深思:人的际遇有顺境,也有逆境。顺境固然珍贵,顺境成才的如晏几道。逆境的如吕蒙正,听钟吃饭,艰难困苦不堪,最终勤学成才。如果能把逆境当成一种磨砺来煅炼自已,则是梅花香自苦寒来。若不是一番寒彻骨,又怎能有梅花扑鼻香呢?能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的人,终会乘着理想的小舟,抵达幸福的彼岸。.8.3
:杨剑飞,化州市人,文学爱好者。刘思镁悦读,赞赏,感恩有您支持!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