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源于巫
在许多现代人眼里,中医似乎只是些骗人的把戏,最多也只是些经验之谈,无论如何都称不上科学性的。一百多年前,文学巨匠鲁迅在父亲死于庸医后就是这样认为的,所以他才决心留洋学习西医。时至今日,随着西方实用主义思潮的入侵,随着科学实证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相信中医,只信西医。那么,中医真的只是骗人的把戏吗?真是那么无用吗?
古代名医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且不说中医史上曾经出现过多少个圣手名医,他们曾经有过多少妙手回春的案例,单论中医自古至今存在了几千年的历史,就足以说明问题。任何一种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职业,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久盛不衰的,都必然有其存在的充分理由,中医作为一种职业更是如此。
神农氏尝百草追寻有关中医的最早记载,伏羲、神农、黄帝等上古时代的圣王,无一例外与中医的起源有关。最早的可上溯到晋皇甫谧的《帝王世纪》,据其载,伏羲氏仰观俯察,造书契,画八卦之后,于“六气六腑,五脏五行,阴阳四时,水火升降,得以有湘,百病之理,得以类推。乃尝味百草,而制九针,以拯夭枉焉。”宋罗泌氏的《路史》也有和这相似的记述。神农的作医药,也著见于皇甫氏书中。据载,他“尝味草木,宣药疗疾,救夭伤人命,百姓日用而不知,著《本草经》四卷。”后干宝氏的《搜神记》及司马贞氏的《史记三皇本纪补》等,并记有“以赭鞭鞭草木”一类的说法。皇甫氏又谓黄帝,“命雷公歧伯论经脉傍通问难八十一为《难经》,教制九针,著《内外术经》十八卷》。”
除了他们三位古帝王外,我们不能不再提到一个同样有力地被承认为医之祖的人,那就是巫彭。在战国时,吕不韦门下宾客所编著的书中,已有“巫彭作医”之语。后来许慎著的《说文解字》也明写著同样的语句,巫彭之被认为医祖是很显然的。巫彭这个名字曾在《山海经-海内西经》中出现,“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凡、巫相(郭云:“皆神医也。”)夹穴契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郭云:“为距却死气以求生也”。)穴契窳者,蛇身人面,贰负臣所杀也。”
《大荒西经》中还有这么一段:“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丰沮玉门,日月所入。有灵山,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郭注曰:“群巫上下此山采之也。”)
古之医字中医有望、闻、问、切的传统,望就是望气,医生通过观察病人气色等作出诊断。据说,功力高深的巫医甚至可以透过皮肤,看到人体经脉中运行着的那些生物能量,甚至深入观察人的五脏六腑。传说中,神农氏的肚子亮如水晶,他能看到各种药材食物在肚子里消化吸收、运输分解的全过程;还传说,名医扁鹊的双目具有透视功能,可“隔垣见一方人,见尽五脏之症结”。凡人不敢信其为真,可又怎知其不为真?
神奇的人体辉光(二)中医就是一门信息科学
从生理学上讲,生物体的生长、自我修复等等,其实就是细胞的不断分裂、分化和生长的过程。而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长受到生命信息的严格控制,一旦生命信息(能量)得不到补充,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过程就会减弱或停止,生物体就处于疾病和衰老,甚至濒临死亡。
生物体的生命信息主要来自于DNA遗传物质,同时还受环境的影响。当然,DNA也可能只是细胞内接收生命信息的装置,它只会接受与之相符的生命信息。在所有生物体中,人的生命信息最复杂,动物其次,植物的生命信息较为简单。按中医的说法,人体中的五脏六腑、大脑四肢等不同的功能系统,都由其特定的生命信息支配,这些生命信息在体内的运送路线,构成了人体的经络图。任何一条经络中的生命信息增多或缺少,都会使人体某些生命功能紊乱,从而引起病变。
然而,人体的各种生命信息,都可以在自然界的其它生物体内找到,有些甚至可以在某些矿物中找到。人所食的五谷杂粮中,就包含有人体所需的大部分生命信息,所以不太严重的疾病,人具有自愈的能力。但对于身体虚弱,生命信息普遍缺少的病人,就需要补充含生命信息特别丰富的药材,比如人参、鹿茸、虫草等,谓之进补。而对于身体脏器病变导致生命信息严重缺乏的病人,则需要特别补充含此生命信息的药材。民间所谓“补什么,吃什么,也许就是这个意思吧!
中药材一般多以草药为主,可能是因为人体所需的生命信息在植物中都能找到的缘故,也可能是动物所含的生命信息有些对人体有害。为了增强有益生命信息,剔除有害信息和无关信息对人体的影响,还常常采用多种药材拾配使用,这种组合被称为药方。查阅古代名医对草药治病原理的解释,虽然引用了较难理解的阴阳理论,但其大致意思就是说中医是一门信息科学。
古人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都是由于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机体阴阳偏盛偏衰,脏腑经络机能失常的结果。而中药的治病原理正在于中药材为天地所生,含天地之信息,故能够调节人体的阴阳,补人出生后五脏所弱之气,泻五脏所赢之气,以平衡五脏阴阳虚实及后天六邪致病,使之达到“阴平阳密,精神乃治”的目的,这也正是中药治病的根本法则。
清朝医家徐灵胎曾说:“凡药之用,或取其气,或取其味……各以其所偏胜而即资之疗疾,故能补偏救弊,调和脏腑,深求其理,可自得之。”
景岳全书《景岳全书,类经》中也记载: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者,以气味之偏也。盖气之正者,谷食之属是也,所以养人之正气。气味之偏者,药饵之属是也,所以去人之邪气。其为故也,正以人为病,病在阴阳偏胜耳,欲救其偏,则气味之偏者能之,正者不及也……是凡可避邪安正者,均可称为毒药,故曰毒药改邪也。”
也就是说,药物各有其偏(毒)性,通过这一特性,可以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或偏衰的病理现象,使机体调整或强化到原来健康时的阴阳平衡状态,协调并修复五脏六腑的功能,从而达到祛病之功效。这里所说的阴阳平衡状态,实际上正是生命信息和能量分布的正常状态,调节阴阳过程也正是对生命信息的“损有余而补不足”的过程。
有人说人体就如一台精密的机器,任何一个零件损坏,都可能影响整体的效率;也有人说人体犹如一首美妙而复杂的交响乐,少了一个音符、错了一个音符,甚至强了、弱了一个音符,都会影响这首交响乐的美感。毫无疑问,这些说法都很精辟,但人体中的零件和音符不仅指身体的组织和器官,更是指导组织和器官运行的生命信息。
名贵中药材滋补身体古人所谓的人有精气神,指的正是这些生命信息。少年时精气神充足,故而疾病不治而愈;越到老年,精气神的流失越快,疾病则久治不愈;直至临终,精气神流失殆尽,犹如油枯灯灭,躯体也就停止了运行。当然,精气神也是可以调养的,使其流失速度减慢,甚至它们还可以从外界补充。放纵肉欲、过度劳累、睡眠不足、大病不愈等等,都会使精气神流失的速度加快,故而节欲、劳逸结合、大病后的及时调养等,更利于身心健康。而静坐、冥想、修佛、修禅、练气功等,修行可以使人初充精气神的速度加快。此外,人参、鹿茸、冬虫夏草等名贵中药材,其蕴含的丰富生命信息,也可以让老人日益枯萎的精气神得以暂时的补充,故有人参吊命之说。
对于常人来说,更重要的是补漏,也就是防止躯体过度劳累、过度受损,仅靠进补是远远达不到调养目的的。伤病之体,就如破洞水缸,不先补好破洞,一个劲地加水,也只会徒劳无功的。对于常人来说,还有一种方法倒也可以治愈和养生,那就是置身于生命信息异常丰富的环境中,那也可以补益体内的精气神,达到延寿治病的效果。
疗养圣地森林中草木茂盛,它们散发的生命信息极其丰富,这些由细胞散发的生命信息,有些能被人体细胞所接收,因而对人类机体的修复大有裨益。人居住在山林中,人的躯体便不知不觉间接收到了更多的生命信息,身体也就愈见健康。长期生活在山林中的老农,虽劳作辛苦却累月不见得病,正缘于此。
而随着四季的更替,自然界各种生物随之变化,春来万物生发,夏来百花绚丽,秋来硕果压枝,冬来生机蛰伏,它们发出的生命信息随之而变。中医养生,就是要求人能顺应大自然的信息变化,调节好自己的生理行为和心理状态,则可以达成初步的“天人合一”,有助于达成最佳的身心健康。比如,春天时当意气奋发、雄心壮志,到了夏天则热情洋溢、敢做敢为,到了秋天则情感内敛、行事稳重,到了冬天则休养生息,酝酿新一轮的创业大计。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