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帼(北医院营养科主治医师)
据笔者了解,很多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处于偏远山区、农村患者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对于如何管理自身的疾病是毫无概念的,如不清楚自身的血压情况,甚至是正常的血压值;即使是已吃上降压药的患者,也没有养成定期监测血压的习惯,有些连自己吃啥药都说不清楚……
其实,高血压是一种很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国人发生脑卒中和冠心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除了高血压的直接危害外,更严重的是其可造成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威胁患者的健康,并降低其生存质量。因此,提升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对改善其预后有重要意义。
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在应对慢性病的过程中探索出来的,管理疾病症状、治疗、生理和心理变化以及做出生活方式改变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一种需要在医务人员的帮助和指导下,由高血压患者自己进行的预防和治疗行为。基于这种理论,社区医生可以建立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来对社区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以更好地管理好疾病。
健康教育应包括如下内容:
01
定期监测血压
血压值通常在每天的6~8时和18~20时达到高峰,通常我们会建议患者在这2个时间段测量血压。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发现,很多患者对自己的血压情况并不十分清楚,也有甚者因自身未见明显的头晕不适或出现并发症,故不重视血压的监测。因此,家庭医生应建议高血压患者了解并监测血压情况。
02
记录用药情况
高血压患者平素应该遵医嘱,规律服药。若突然停药或换药,会导致血压忽高忽低,甚至造成严重的器官损害。所以高血压患者要对自己现在使用的药物、何时加用或更换、减少某药物剂量时,都做好详细的记录,以待复诊时方便家庭医生查验,并根据病情变化适时调整。
03
定期监测体重
有研究显示,肥胖者减重及维持合理体重范围,对控制血压平稳有重要意义。因此,家庭医生应建议患者合理控制体重,定期监测体重变化,这也是有效控制血压的方法。一般来说,减轻5%或10%的体重,足以控制或改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
04
合理控制饮食
在对患者进行合理膳食的健康宣教时,除了低盐饮食外,还应提醒患者注意食用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食物,减少进食肥肉、动物内脏等;同时应限制含精制糖食物的摄入。有研究显示,补钾和钙可有效防治高血压,所以也可适当增加富含钾、钙的食物摄入,如:新鲜水果、蔬菜、豆类、蘑菇、木耳、紫菜、牛奶等。
05
戒烟、酒
过量饮酒会增加高血压患者出现脑卒中的几率,而吸烟也可能会使血压出现一过性增高,因此,高血压患者应严格戒烟、戒酒。
06
适度运动
有规律、适量的运动,可预防肥胖、锻炼循环系统功能、调整血脂代谢。建议血压稳定且无明显并发症的患者选择快步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运动。但当患者血压控制不好或有明显并发症时,宜进行较温和的运动,如散步、做操、打太极拳等。
07
保持心态平和
紧张、焦虑、烦恼、愤怒等不良的情绪会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血液黏稠度增高、小动脉痉挛,从而使血压升高,因此要家庭医生应引导高血压患者调整自我情绪,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以控制血压平稳。
08
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的意义在于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式并维持最佳的治疗方案,若一旦病情有需要或出现危重情况时,可以及时转诊到专科治疗。此外,对于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需要警惕其常会伴有靶器官的损害而出现并发症,因此,更要严密监测血压、血糖、血脂,警惕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原文刊登于《医师在线》杂志第期
责编:吴王群
邮箱:wuwangqun
jcyy.昆明白癜风治疗医院白癜风可以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