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兰轩评兰溪发布
草木有情,依时生发。
经历了寒冬的洗礼,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过后,田间地头、山坡河畔,野菜倔强地从地里探出了头,青翠欲滴,散发着诱人的清香。
“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如今的野菜,早已不是饥荒年代的“裹腹之物”,而被人们视作绿色健康的“舌尖美味”,成为了餐桌的新宠。
都说“一口野菜满嘴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品一品兰溪人心心念念的那口春之鲜。
(一)
春之“鲜”,不仅今人爱之,就连古人也好之。
从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到唐诗宋词,不知多少“吃货”写过与野菜有关的诗词。如《诗经》中的《采蘩》,黄庭坚的《食笋十韵》,朱熹的《次刘秀野蔬食十三诗韵》,林洪的《山家清供》,等等。
这些古诗词,把素食写的富有诗意文采,把吃素视作复归自然的一种手段。林洪“所尚贵清”,李渔主张“生平爱食之物,即可养生,不必再查《本草》”,一个“清”字,一句养生,道尽了崇尚清淡、崇尚自然的山家本色。
根据记载,宋代人对采野菜有着浓厚的兴趣,许多文人都有挖野菜的经历,并用诗词把它记录下来。
比如,北宋的苏轼就在《后杞菊赋并叙》中记述了他在山东密州做太守时,到城墙根挖野菜吃的经历。其实,苏轼不仅写得一手好诗词,还擅长烹饪,特别喜欢吃野菜,尤其是喜欢吃一个叫巢谷的发小家里的野豌豆菜。为此,他写过一首诗叫《元修菜》,“彼美君家菜,铺田绿茸茸。豆荚圆且小,槐芽细而丰……”
又如,南宋文学家周紫芝也在《撷野蔬示小儿》一诗中详细写了采集各种野菜煮羹做饭的野味佳趣:“荒村无鸡豚,何以供刀机。山蔬杂百种,此物含妙理。”
鲁迅写过《故乡的野菜》。他说,荠菜是浙东人春天常吃的野菜,在他的家乡还有“荠菜马兰头,姊姊嫁在后门头”的童谣。在他的笔下,那些平淡无奇的野菜,早已幻化成了思乡之物,让人睹物思情。
喜欢美食的汪曾祺也写过《故乡的野菜》。文中,他详尽介绍了荠菜、枸杞头、蒌蒿、马齿苋等野菜的吃法与做法。他还说:“过去,我的家乡人吃野菜主要是为了度荒,现在吃野菜则是为了尝新了。”
(二)
春天的兰溪,遍地都是野菜,路边、田埂上、沟坡处,到处可见。马兰头、荠菜、蒲公英、蕨菜……这些春之“鲜”,除了天然、绿色、可口,有的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是大自然给予人们的最美的馈赠。
兰溪人最常见的应是马兰头。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矿物质,被认为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功效,拌香干、清炒、做饺子馅,都是不错的主题。
其次是荠菜,兰溪人叫香荠菜。这种被苏东坡盛赞为“天然之珍,虽小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的野菜,焯水后会产生一种独特的口感和香气,凉拌和包饺子是最佳选择。
随风飘扬的蒲公英,也是一味道地的药材和美食。除了凉拌、清炒,用它的汁和面,还可以做成营养丰富的蒲公英面条。可见,美丽的外表只是其中一部分,更美的是来自内心。
春天的山上,还可以采到蕨菜,兰溪北乡一带尤其多。杨万里在《宿南岭驿》一诗里写道:“蕨手犹拳已箸长,菊苗初甲可羹尝”。早春的蕨菜叶拳卷呈三叉状,柄叶鲜嫩,为最佳采集期。蕨菜中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和多种氨基酸,口感脆嫩爽滑,鲜美爽口,略带黏液。焯水后再炒食,鲜美无比。
可以说,没有野菜的春季餐桌,不能称为春之味。其实,还有许多野菜,也是可以吃的。比如紫云英,当春乃发生,密密麻麻,开着紫色的花,看得人心旌摇曳。以前,很多人把紫云英当作猪饲料,事实上,它具有很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
“春初早韭,秋末晚菘。”兰溪人叫“野韭葱”的野韭,也是春日采摘的主题。拌、做汤、熬粥、制馅、炒鸡蛋都是不错的选择。尤其是早春的第一茬,都是嫩叶,味道是最好的。
还有野生的细竹笋、野生菌“茅草蕈”、真菌和藻类的复合体“地皮菜”等,都是兰溪“吃讲师”口中的春之“鲜”。只不过,就像人们常常说的“野韭葱性燥热,吃多了会流鼻血”一样,许多野菜虽然鲜香,但并非人人适宜,食用时也要适度,千万不可贪鲜。
(三)
春回大地,万物生发。除了马兰头、荠菜、蕨菜、蒲公英,兰溪“吃讲师”念念不忘的春之“鲜”,还有很多是长在树上的。
比如香椿叶。“椿木实而叶香可啖”,被苏轼盛赞的香椿叶,来自楝科植物香椿树,散发着一种特殊的香气。雨前椿芽,可以说是珍贵的春日限定。香椿叶的吃法很多,一般人都是将其焯水后清炒,最常见的烹饪方法就是香椿炒蛋。有媒体报道,最近,曾经“高不可攀”的香椿叶价格不断下探,比去年同期低了四成,让许多人实现了“香椿自由”。
比如,柳树叶。“柳叶已饶烟黛细,桑条何似玉纤柔”的杨柳,是诗人经常吟咏的植物之一。很多人或许不知道,其实柳树叶也是一种菜肴。鲜嫩的柳叶,可以炒蛋,可以凉拌,口味不同但一样好吃。尤其是河南一带,人们会把它腌制成一种色泽金黄,类似茶叶的食材。
比如,茶叶、桑叶。说到茶菜,“龙井虾仁”就是杭州一道脍炙人口的名菜。鲜活虾仁配以龙井茶叶清炒,嫩色鲜腴、香郁味甘,想想都嘴馋。其实,摘取茶叶嫩芽,用醋、蒜泥、生抽、辣椒凉拌,就可以咀嚼出整个春天的味道。桑叶也是一道药膳,切碎后煮粥、蒸蛋,极富营养。现在非常流行的吃法,就是用洗净的嫩桑叶调制面糊后油炸,脆香脆香,是不可多得的伴酒美味,只怕好吃停不下来。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野菜,从离开它的生长环境的那一刻起,鲜味便开始流失。想要留住春天原初的味道,尝到第一口鲜,必须争分夺秒和时间赛跑。
浮光掠影繁华唱,烟火人间滋味长。春之“鲜”里,不仅留存着妈妈的味道,还承载着许多人的乡愁记忆。无论是“经冬野菜青青色”,还是“一路春风野菜香”,抑或是“拄杖傍田寻野菜”,春天的“野”味里,有来自骨子里的风雅食趣,更有绵长悠远的乡愁印记。
春之鲜,乡之恋,尽在那乡村“野”味里、烟火升腾中。
原标题:《三江口丨那口春之“鲜”》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