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养生_健康网站_富贵病预防_健康养生网站 发布时间:2024/5/19 17:57:46 点击数: 次
每年冬天的时候,不少女人都会被冠以“冰美人、冷美人”这样的称号,如此称呼都是因为女人怕冷,整天都是热水袋不离身,什么时候身体都是冰凉冰凉的。女人冬天怕冷还算是正常,但是到了夏天,本来应该穿的很少,很惬意的吹吹电风扇、享受享受空调才对。但有些人却不同,她们不吹电风扇都感觉到身体凉飕飕的,更别提打空调吹电风扇了,一不小心就着凉感冒,每天精神状态也不好,还经常腰酸背痛,四肢乏力等。到了季节更替的时候,别人都还没有穿上秋衣,她都已经恨不得马上穿棉袄,到了冬天更是裹得严严实实的,可还是热水袋寸步不离身。实际上这些都是寒症的表现,而寒症是很多疾病的源头。虽然十个女人,九个寒。很多女性都是天生的体质偏寒。中医认为:“阳虚则外寒”。人体阳气衰微,气血不足,卫阳不固,不能温煦肌肉以抵抗外来寒邪的侵袭,故而怕冷。中医又讲辨证施治,既然寒症是百病的源头,我们自然要十分重视它。有过养生知识的朋友,可能听说过女人有宫寒,但是你未必知道其实,寒症也有很多种,女人身体每一个不同的部位感到寒冷,却预示着不同的身体疾病。艾本身就有温通、活血化瘀的作用,燃烧后,可以使热气内注,把深伏在人体内部的寒邪驱逐体外,使人体阳气充沛,达到温通经络、扶正祛邪、培补气血的作用。因此在治疗寒症方面,艾灸有它独一无二的效果。不过女人的每一种冷,都代表一种不同的病症。我们必须区分出寒症的不同种类,找到相应的穴位,才能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医学上把人体的腹部进行类似地理区域的划分,以便于更好的观察病情、治疗疾病。目前比较常用的腹部分区方法有九分法和四分法。四分法就是以肚脐为中心,横平竖直地画个十字。一、上腹寒凉:胃寒这里所说的上腹部,指的是肚脐水平面以上的部位,我们的胃正好是处在上腹部这个区域。从发病率来说,虽然上腹部不舒服不能不能笼统的认为上腹痛就一定是胃痛,但是大部分上腹部的寒凉和隐痛都跟胃有直接的联系。艾灸治疗胃寒,主要的原理是温中祛寒,因为艾灸有个特点就是穿透力比较强,因此在经常在上腹部以及胃经、脾经的重要穴位艾灸,能够有效的改变胃寒胃痛的症状。艾灸取穴:中脘、足三里、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足三里中脘穴二、下腹寒凉:宫寒这里所说的下腹部,指的是肚脐水平面以下的部位,女人的生殖系统,包括“脐下三寸”都是最怕冷的地方。女性“宫寒”,是中医上的说法,顾名思义就是“子宫寒冷”。腹温每低一度,代谢就会减少10%,血液循环就会变慢,免疫力就会下降,得子宫肌瘤和不孕症的机会就增多,同时也会加速身体的衰老。治疗宫寒的原则温补肾阳,从而达到暖宫的效果,而中医几千年的文化告诉我们,艾灸就是一种行之有效调理宫寒的方法,说到暖宫的艾灸取穴,就不得不提到下面5个穴位。艾灸取穴:关元,神阙(肚脐眼),命门,气海,三阴交。关元穴命门穴气海穴三阴交三、腰部寒凉:带脉不通人体腹部上有许多直行的脉络,而横向绕腰部一圈的只有带脉这条经络,带脉就像是水桶的桶箍,显然它对于水桶的意义重大。因此带脉也被认为是与妇女的经、带、产等的关系密切。也就是跟女性妇科密切相关的经络。因此女性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好带脉,不让寒邪入侵,不受湿热困扰。带脉不通的话,除了表现为腰部容易感觉寒凉,小腹也必定肥胖,很容易出现所谓的“水桶腰”。艾灸取穴:关元(如上文图所示)、带脉穴,五枢穴,维道穴。带脉穴五枢穴、维道穴四、手臂寒凉:肺气不足为什么说手臂寒凉是因为肺气不足、肺气虚弱呢?因为我们的手臂上有一条手太阴肺经运行线,这条经络有很多重要的穴位都跟肺的健康有重要的联系。中医讲经络,总是离不开手太阴肺经的,人身上的很多疾病都是与肺经联系在一起的。阳虚、气虚人群更适合进行艾灸疗法。生病的人大多属于阳虚体质。艾叶是温性的,属于纯阳之物。艾灸能够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益人体阳气。艾灸取穴:尺泽穴、气海穴(如上文图示)、肺俞穴。五、大腿寒凉:脾胃虚寒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脾胃虚寒呢?平时胃痛隐隐,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大腿寒凉,特别容易腹泻不止、胃口不好、口淡不想喝水的,多为脾胃虚寒之人。艾灸取穴:足三里(见上图)、中脘(见上图)、太溪穴、大陵穴。太溪穴大陵穴六、小腿冷凉:妇科疾病古中医认为:人有7个心脏,一个先天心脏,六个后天心脏,其中小腿就是人的六个后天心脏之一。西方医学也把小腿部视为人的第二心脏。如果小腿肚比手掌更冰冷、软趴趴缺乏弹性、硬梆梆、肿胀到不行,肌肉里有硬硬的肿块,手指按压后有明显痕迹或者轻拍就感觉很痛的,几乎都是身体经常不适、平时压力很大的人。小腿肚冰冷且僵硬,预示有妇科疾病、自律神经失调。艾灸取穴:神阙(肚脐眼),太溪(见上文图片),涌泉,三阴交(见上文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