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养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养生内容、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社会价值。历代道家学者在追求延年益寿、保养生命的长期探索过程中,经过不断的实践方法检验,逐渐构建出一套完整的道家生命养护体系,被世人广泛接受和学习。
因此,深入研究探讨道家养生的科学精神,挖掘其中蕴藏的科学价值,将助力于推动医学、生命以及人文科学的发展,为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一、精神养生精神养生指人的意志等心理活动在道德、情操等培育下,符合社会伦理规范和身心健康要求的养生方法。自古以来,历代养生家都把养神作为养生之本,道家主张的精神修炼大都围绕着少私寡欲、清静养神展开,核心在于保持内心宁静。如《淮南子·泰族训》云:“神清志平,百节皆宁,养性之本也。”
书中认为只要能做到虚静恬淡,排除杂念,便可延年益寿。道家精神养生通过内观、坐忘、守一等具体修炼方法使人保持相对平静的状态。内观是指闭目内视,从而达到收心入静的方法。
《传授三洞经戒法箓略说》言:“抑止贪欲,虚心静虑,涤荡尘劳,念念至诚,克登道果。”指出内观时要做到凝神内视,心平气和,思想集中,并强调若能“内观于心”则“道常存”。
而《养生要录》的内观术“以舌柱上腭”达“令人长寿不老”之效。道家主张内观的过程应循序渐进,这样人自身的感触功能才能变得敏锐,既而对生命活动的认识逐渐深刻,进而相应地将获得身心健康的保障。
坐忘是通过安坐和存想的修炼方法。《坐忘论》言:“静则生慧,动则成昏”,司马承祯提出“敬信、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七步修炼法,表示要保持心神宁静安详,心静方能得道。
坐忘通过对身体姿势的调整和意念控制,保持良好的心境,使心静定而居于至道之中,全身心融为一体,并且通过持续坐忘修持实践以使身心长期处于理想状态,对身心健康有益。守一是指集中意念于某一部位,进而达到身心安静的一种修炼方法。《文子》曰:“精神驰骋而不守,祸福之至……无由识之矣。”
文子的“九守”思想立论于“精神守一”之说,他从九个持守方面来阐发守静致虚、守真归朴、养命修性、守德抱一、贵柔守弱等精神炼养理论,认为遵循清静修炼的方法可以积精全神,使气机和畅而长生不衰。
清静养神的机制主要在于“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道家认为清静养神有利于养形,在心静神安的状态下,人的思维活动和生理机能将处于最佳状态;若处在心乱神躁的状态下,精神躁动易致疾病伤生。
总之,道家精神养生的修炼方法充分体现了其“重生”的思想,在当今精神疾病高发时代仍有重要的科学指导作用。而现代生理学研究发现,当人进入静止状态时,大脑这一生命活动中枢的电波恢复到了儿童时期的慢波,确实逆转了人体衰老生化指标,表明道家精神养生与现代科学研究有相通之处。
二、脏腑养生脏腑养生是一种以身体内五脏六腑为基础,以调节气血精神为重点的养生方法。通过调节五脏六腑,维护阴阳和谐,促进脏腑功能稳定,实现身体健康的最佳状态。古代生命科学致力于研究生命节律,不断深入探索人体的生化机制,揭示脏腑运行的内在规律。《灵枢·天年》曰:“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营卫之行……各如其常,故能长久。”
道家脏腑养生吸收和借鉴古代生命科学成果,从五脏的生理功能、六气调补、分部炼养等角度,提出了全方位的脏腑养护方法。《黄庭内景经》言:“六腑五藏神体精。皆在心内运天经,昼夜存之自长生。”
天有阴阳经行于周天,人有二气运动于周身,道家以身体对应自然之道。书中论述了人体各脏腑的特点以及主要生理功能,突显了人体五脏六腑的重要性,其实质还是强调人体生命的重要性。
《黄庭内景经》在肺、心、肝、肾、脾、胆等部章的论述,一方面说明炼养要内固脏腑精气,使脏腑功能达到理想状态;另一方面注重四时五脏以及饮食的调理宜忌,从而使脏腑坚固,更好地发挥脏腑的生理功能。
《上清黄庭五脏六腑真人玉轴经》提出,采用“呬、呵、嘘、呼、吹、嘻”的六气来调理身体,以六气分别对应肺、心、肝、脾、肾、胆,对呼吸调气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达到调补脏腑,提升五脏精气的目的。书中引《云笈七签·卷十四》之云:“故修道者常理之,若不修缉,必致毁败。”
这些有关脏腑的论述以五脏和六腑为修炼基础,井然有序,提高了养生防病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整体炼养的科学性。《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以《黄庭经》的脏腑系统理论为依据,运用传统医学理论指导内炼养生,该书以自我内炼为视角,将人体划分为上、中、下三部,其中五脏作为“中部六神”,在炼养过程中处于主要地位。
全书注重道教内修与医学的紧密结合,通过图片和脏腑理论结合的方式,结合《黄帝内经》的医学理论,科学阐释了人体内部脏腑的生理功能及病理机制,并改进了与脏腑相应的炼养保健方法。
养生必求于本,脏腑理论学说指导着养生方法的实践。现代临床和药物研究证明,脏腑的临床观察有交感和代谢机能的改变,而这种有关脏腑生理机能的变化形成了脏腑辨证的本质。
脏腑养生正是维持以脏腑为中心生命体的正常协调方法,通过对机体内环境的调节达到对人体健康的科学调控,从而揭示各个脏器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动态发展过程。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