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健脾除湿小妙招

文章来源:养生_健康网站_富贵病预防_健康养生网站   发布时间:2020-11-12 5:24:02   点击数:
  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m.39.net/pf/a_6159813.html
夏天已经到来啦!

你是否有感觉自己时常感到疲倦、想睡觉、全身乏力呢?

有的话,那你就要注意了!你体内有湿气了(严重者还影响平常的生活)

我们要重视这个健康问题!

有句古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而“湿重”是标,“脾气虚”才是本。所以,炎热湿重的夏季,养生第一要务是:健脾除湿。

道医认为,很多病是来源于人身体内的湿气。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很多都与湿邪、痰湿有关。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和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

湿气到底是什么?

外湿来源于外界气候,比如下雨,暑湿等。岭南地区多湿,湿气容易伤脾,因此南方人多脾虚。而内湿,主要为脾虚。脾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运化水湿,把身体里的水汽运送到各个地方。比如运送到毛孔,就可以通过出汗排出去;运送到肾脏,就可以通过排尿排出去。

如果体内湿气太多,又会怎么样呢?脾就需要不停地工作,久了就会累,累了就容易受伤,即中医所说的脾虚。脾胃虚弱不能够运化吃进去的食物,堆积在体内,生成了湿气。脾虚生湿,内湿更容易招致外湿,湿气又会加重脾虚,于是便形成恶性循环。

除湿,首先要判断自己的体内是否有湿气!

这些征兆查一查!

1、睡眠

睡觉流口水(湿气饱和自行流出),正常睡眠,但早晨起床的时候觉得特别疲劳,头昏重、打不起精神来、腹胀,没胃口。

2、排便情况

排便后,排泄物粘稠,或排便不爽,便少次多。

3、饭后漱口看舌苔

舌苔厚腻,舌边有牙齿的痕迹。

4、头发爱出油,面部油亮

5、小肚子大

6、耳内湿(耳禅湿)

8、小腿肿胀

……

如何除“湿”

“湿”能导致很多疾病,因此,在潮湿闷热的天气里,要格外注意饮食起居,可从衣食住行等方面防“湿”、避“湿”。

衣:出汗后要及时更换干燥衣物。衣服没有干透,不要急着收纳到柜子里。内衣裤、老人和小孩的衣服尤其要在通风、有阳光的地方彻底晾干。

住:有雾的天气或“桑拿天”要少开窗。遇到有太阳的时候,应把受潮的被褥拿出去晾晒一下;可以利用空调的“抽湿”功能营造较为干燥的居室环境,但不要长时间呆在空调房中,更不要把温度设定过低;不要在潮湿的凳子、石头、草地上坐卧,以免寒湿侵袭;洗浴之后要尽快把水擦干,应让头发自然干透或完全吹干后再睡觉。

行:适当的运动,适当出汗有利于内湿的排出,像健走、慢跑、瑜珈、太极等运动都能让人微微出汗,又不致于大汗淋漓,是为人体“除湿”的好方法。

食:饮食要清淡,容易消化。不要过多食用肥腻、味道厚重的食物,甜食要少吃;冬瓜、薏米、鲫鱼、红小豆等有利于化解体内湿热,可以适当多吃些;夏季多雨,如果淋了雨或趟了水,可喝些红糖姜水,帮助驱除体内湿寒之气;过食西瓜、苦瓜等寒凉食物、贪吃冷饮都会令脾胃受伤,影响其消化功能,助长“内湿”,不利于健康。

几种夏日消暑祛湿汤,了解一下!01白扁豆薏苡仁煲排骨

做法:白扁豆50克、薏苡仁50克、排骨克,煲汤。

功效:白扁豆具有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的功效,而薏苡仁利水渗湿,合而煲汤可以健脾、祛湿。

02春砂仁陈皮煲瘦肉

做法:春砂仁6克、陈皮10克、瘦肉克,煲汤。   

功效:砂仁有补气和胃、醒脾散寒的功效。而陈皮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作用。

03木棉花煲瘦肉

做法:木棉花30克,瘦肉克,煲汤。 

功效:木棉花是南方的特产,它有清热、利湿、解毒的作用,使用干木棉花煲汤也能起到很好的清热解暑功效。

04夏枯草瘦肉汤

做法:夏枯草30克,猪瘦肉克,法夏5克,精盐、味精各适量。将夏枯草、法夏洗净,猪瘦肉洗净切块。把全部用料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再用小火煮1~1.5小时,加盐再煮一沸即成。

功效:清肝泻火、消暑利湿。

05三豆鳅鱼汤

做法:泥鳅克,红豆30克,黑豆30克,赤小豆15克,绍酒10克,炮姜10克,生姜5片。

将泥鳅放入清水内,吐净泥土,宰杀,去鳃及内脏,洗净。将红豆、黑豆、赤小豆洗净备用;将炒锅置武火上烧热,加入素油,将泥鳅放入锅中煎至7分熟后盛起备用。将煎过的泥鳅与红豆、黑豆、赤小豆、炮姜、生姜一同放入砂锅,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烧沸,小火熬2小时,放入绍酒,调入适量精盐即成。

功效:清暑祛湿,健脾养胃。

06冬瓜薏米猪骨汤

原料:猪大骨、冬瓜、薏米、茯苓、红枣、枸杞、姜片适量。

做法:

1.将薏米、茯苓、红枣、枸杞,姜切片放入砂锅,以冷水浸泡10-20分钟。

2.猪大骨入砂锅加入足量的水,大火煮开,撇去浮末。

3.转微火煲两小时,最后半小时加入冬瓜;关火前加入少许盐。

功效:清热解暑,利湿化滞。

07芡实煲鸭

做法:芡实克,老鸭一只。老鸭宰净,芡实放鸭腹内加水2ml,武火煲滚后,文火继续煲2小时,加少许盐服食。

功效:芡实性味甘涩平,具有健脾祛湿,益肾固精的功效;老鸭性温味甘,入脾、胃、肺、肾经,功能滋阴补血。故此汤适合阴虚夹湿者见咽干、虚热、心烦伴便烂、舌苔白腻者服用。

08荷叶冬瓜汤

做法:鲜荷叶1张、鲜冬瓜克、食盐适量。将荷叶、冬瓜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煲汤、并用食盐调味。

功效:清热解暑,利尿除湿。荷叶苦平,清凉解暑、止渴生津,治泻痢、解火热。冬瓜甘、淡、凉,能清心火、泻肝火,利湿祛风、消肿止渴、解暑化热。两味合用,既能清热解暑,又能利尿除湿,夏季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者。

09生芦根粥

做法:鲜芦根克、竹茹15克、粳米克。粳米淘净。芦根洗净,切小段。芦根与竹茹放人锅内,加适量清水,用武火烧沸,再转用文火煮15分钟。去渣留汁,然后将粳米、药汁一同入锅,煮成粥。每日1次,建议早晨空腹食用。

功效:清热生津、止呕。据《本草经疏》记载:“芦根味甘气寒而无毒,甘能益胃和中,寒能除热降火。热解胃和,则津液流通而渴止矣;火升胃热,则反胃呕逆不下食,及噎哕不止。甘寒除热安胃,亦能下气,故悉主之也。”芦根既能清胃热,又能泄肺热,生津止渴。故医家治肺胃郁热之证,常用本品作辅助之药。夏季胃热引起的口渴、呕吐、肺热、咳喘、痰热等病人

赤小豆粥

做法:赤小豆50克、粳米克、盐、味精各少许。赤小豆、粳米分别淘净。将赤小豆人锅,加清水,煮至三成熟,再放粳米同煮成粥,最后放盐、味精搅匀即成。每日2次,作早、晚餐用。

功效:健脾胃,利水肿。赤小豆,既可食用,又可药用,主要功能是利水、解毒。其药性平缓,一般认为,药用时需多服、连服,方可奏效。粳米健脾补气、益五脏,与赤小豆同煮为粥,不仅有利水之功,而且有健脾之效。赤小豆具渗泄之性,故本粥还可用于老年肥胖症,但是津枯血燥、消瘦、多尿之人不宜食。夏季饮食容易腐败,如果吃了不新鲜的饭菜,容易腹泻。可以试试这种菜肴防治夏季腹泻。适合湿重,肥胖,脚多湿气者。

如何“健脾”?

很多人在夏天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胃肠道问题,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入夏后人体胃口自然变差,消化功能本来就随天气受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人们贪凉嗜好冰寒的食物,刺激肠胃,使胃受到强烈的低温刺激后,血管骤然收缩,血流量减少,从而影响胃肠道消化液的分泌,导致生理功能失调。很多老人、儿童以及消化功能不良者就往往在夏季出现腹部疼痛、胃炎等情况。

从养生方式来说,在夏季养护脾胃,最好能多进稀食,吃粥喝汤,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此外,新鲜蔬菜水果能补充足够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在食物中,清热利湿的食物有西瓜、苦瓜、桃、乌梅、草莓、西红柿、黄瓜、绿豆等,这些都有一定消暑作用(注:脾胃虚寒的人,注意少食,或者勿食)。而从冰箱里取出来的食物,最好不要急着吃,应在常温下放一会儿再吃,且一次不要吃得太多,特别是老年人、儿童及有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的人更应少吃或不吃。

除了这些,我们夏季还可以多泡脚,强脾健胃。正所谓“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蠕;冬天洗脚,丹田温灼”。

夏季湿气当令,人的五脏六腑中属脾最怕湿,湿气阻滞在脾胃中,会出现没有胃口、爱犯困、没精神等症状。而夏天泡脚,有助于祛除暑湿,预防热伤风,让人精神振奋、增进食欲、促进睡眠。

每天晚上可用40℃左右的热水泡脚15-20分钟,水最好没过脚踝到达小腿;水中加点盐,能起到消炎杀菌的作用。如果吹空调导致了感冒、头痛或发热,也可用稍烫的水泡脚30分钟以上,感觉微微出点汗,头痛症状就可缓解。泡脚以后最好做些简单的按摩,如在脚心(涌泉穴)、脚趾、脚跟处找找有没有痛点,每个痛点处按揉3分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老年人到了夏季更要注意健脾除湿!

“顺四时而适寒暑”,对于老年朋友来说,如能顺应时节做好夏季养生健脾除湿,不仅能够顺利度夏,还能增进健康、延年益寿。

作息要晚睡早起;饮食要增酸减辛;情绪要静心养气;防病要冬病夏治。

当然最重要的是健脾除湿。夏天湿热,老人容易脾虚,建议每周吃一到两次赤小豆排骨汤、红豆薏仁粥、山药莲子汤等,可以改善脾虚导致的精神疲倦、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等。另外不要过食西瓜、苦瓜等寒凉食物,否则会令脾胃受伤,助长“内湿”,不利于健康。老人不要长时间呆在空调房中,不要在潮湿的凳子、草地上坐卧;洗浴后要等头发自然干透或完全吹干再睡觉。适当运动出汗有利于内湿的排出,如慢走、瑜珈、太极等。

图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

编辑:李娜

审核:谢至开、三道

友情链接请识别图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mchgd.net/tf/117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