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养生_健康网站_富贵病预防_健康养生网站 发布时间:2025/4/11 11:32:38 点击数: 次
冯梦龙编的《警世通言》第十一卷苏知县罗衫再合有首词《西江月》,是说酒色财气四件的短处:酒是烧身焇焰,色为割肉钢刀。财多招忌损人苗,气是无烟火药。四件将来合就,相当不久分毫。劝君莫恋最为高,才是修身正道!若无酒,失了祭享宴会之礼;若无色,绝了夫妻子孙人事;若无财,天子庶人皆没用度;若无气,忠臣义士也尽委靡。中国人的酒文化老外不理解,但现在国人在养生的标题下连自己也不理解了。但只有在深醉下才能感受到酒的作用。平日难以言说的在酒的麻醉下可以肆无忌惮,平日压抑内敛的心情也可以目空一切。总之酒到深处可以成就兄弟,恋人可以增加深度,当然家人可以加深理解。过去的繁文缛节的酒文化皆可置于脑后,那就是一个嗨。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无酒不成席,过年过节总要喝点才有气氛,才好交流。尤其是春节,无论到哪里吃饭,喝酒是免不了的。小酒怡情,大酒则伤身,甚至发生悲剧。每年都会有因为聚餐饮酒死亡的案例,更甚者直至闹到了法庭。那么,这种事情应该由谁来承担责任呢?酒桌上的人大概可以分为几种身份:组织者、参与者;劝酒者、被劝者,出了事情,哪种人应该承担责任呢?▼案例一:“演员牛振华醉酒驾车发生交通事故死亡”,“醉酒驾车导致他人死亡”,“醉酒超速驾驶司机死亡”,“呕吐物堵塞呼吸道、醉酒男子窒息死亡”……▼案例二:“五男子劝酒过度致年迈工友死亡”,“饮酒过度死亡,劝酒同伴赔偿”,“参加婚宴醉酒死亡、新人酒店都成被告”……▼案例三:“顾客在咖啡店醉酒死亡,店主因劝酒受审”,“5人频频劝酒致酒友死亡遭索赔17万”……随便搜索一下,就得到这些报道。▼案例四:长沙黄某与朋友饮酒醉,因急性酒精中毒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经抢救无效死亡。敬酒劝酒的都要赔▼案例五:聚会喝酒,一人死亡,家属索赔60万,看完以后还敢劝酒吗?▼案例六:林某和吴某是好朋友。一天,林某和吴某在外喝酒,当时夜已深,吴某打电话约朋友方某来接他和林某。车行经一段山崖路时,林某下车方便,不慎滑落山崖不幸身亡。事发后,林某家人要求吴某和方某承担死亡赔偿金等共计十余万元。后在法官调解下,方某和吴某与死者家属和解,共同给付死者家属赔偿款6万元。▼案例七:陈某在某饭店宴请周某、孟某等8人。周某不胜酒力酒醉不醒,次日早晨,周某被发现因酒精中毒死亡。周某家人随后将参加饭局的7人全部告上法庭,要求共同赔偿周某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等共计11万余元。中国的拼酒文化其实就是虐待和自虐的文化。通过虐待别人,获得成就感和主动感,通过自我虐待以示臣服,这都是人性最恶劣的一面。并不反对喝酒,但对于喜欢拼酒的人是厌恶的。春节回家,少喝点酒,多陪家人。酒神精神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庄周高唱绝对自由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世界文化现象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西方的酒神精神以葡萄种植业和酿酒业之神狄奥尼苏斯为象征,到古希腊悲剧中,西方酒神精神上升到理论高度,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哲学使这种酒神精神得以升华,尼采认为,酒神精神喻示着情绪的发泄,是抛弃传统束缚回归原始状态的生存体验,人类在消失个体与世界合一的绝望痛苦的哀号中获得生的极大快意。在文学艺术的王国中,酒神精神无所不往,它对文学艺术家及其创造的登峰造极之作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因为,自由、艺术和美是三位一体的,因自由而艺术,因艺术而产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