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所载内容源自佛经记载及传统典籍文献,目的在于进行人文历史科普,增进文化认知,不宣扬或传播封建迷信思想,恳请读者朋友以理性开放的态度阅读,取其精华,存其理性。
唐代医圣孙思邈,一生致力于医道研究,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传世巨著。
他不仅医术高超,更是一位深通道法的修道者。
传说他曾在太白山得遇千年道士,揭示了真正延年益寿的三重修炼奥秘。
医圣究竟为何能活到一百余岁?
长生不老的三重修炼奥秘又是什么呢?
贞观十年,孙思邈正在太白山采药。
这一天,他沿着山路向上攀登,忽见前方云雾缭绕,一座茅庵若隐若现。
"真人可是要找些药材?"一个清朗的声音传来。
孙思邈抬头看去,只见一位白发老者站在庵前,面色红润,精神矍铄。
"正是。
不知道长是何方高人?"孙思邈拱手问道。
老者笑了笑:"贫道姓华名阳子,在此修行已有百余年。"
孙思邈心中一惊,面前这位老者虽然白发苍苍,但气色却胜过年轻人,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超然物外的气质。
"请进来说话。"华阳子引孙思邈进入茅庵。
庵内陈设简单,只有一张竹榻和几个蒲团。
"思邈一直在研究养生之道,不知道长可愿指点一二?"孙思邈恭敬地问道。
华阳子端起茶碗抿了一口:"你既然诚心求教,我就告诉你长生不老的三重奥秘。
第一重是形,第二重是气,第三重是神。"
"请道长明示。"
"形者,肉身也。
要想长寿,首先要保养好肉身。
你医术高明,当知饮食有节,起居有常的道理。
但这些都是表面功夫,真正的养形之道在于明白五脏相生相克之理。"
华阳子从案几上取出一本竹简:"这是我总结的《五脏相生图》,你且看看。"
孙思邈接过竹简,只见上面详细记载了五脏之间的关系。
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肾、肾生肝、肝生心,环环相扣,妙不可言。
"原来如此!"孙思邈恍然大悟,"五脏相生,一环出问题,其他脏腑都会受影响。"
"没错。"华阳子点头道,"但养形还要注意四时阴阳。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天多散步,夏天少恼怒,秋天早睡,冬天晚起。
顺应四时,才能保持阴阳平衡。"
孙思邈认真记下这些要诀。
华阳子又道:"第二重是气。
气为生命之源,但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养气。
有的人以为练气就是存想搬运,其实这都是皮毛。
真正的养气之道在于心神合一。"
"何为心神合一?"
"你看这炉中的香烟,袅袅上升,绵绵不绝。
人的气也是如此,要让它自然流动,不可强求。
很多人练气用力过猛,反而伤了元气。
要像这香烟一样,既不急躁,也不懈怠,保持绵绵密密的状态。"
孙思邈若有所思:"就像行医时的心态,既不可过于紧张,也不能太过放松。"
"正是此理。
养气贵在持之以恒,不可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每天坚持打坐,调理呼吸,久而久之,自然气足神全。"
华阳子说着,从怀中取出一块玉佩:"这是我修炼千年的心得,名为《导引图》,你可以参详。"
孙思邈接过玉佩,只见上面刻着各种导引姿势,每个动作都讲究呼吸吐纳之法。
"真正的长生之道,就在这第三重神的境界中......"
华阳子说到这里,忽然停了下来。
"那第三重神又该如何修炼?"孙思邈迫切地问道。
华阳子却笑而不答,只是说:"你既然能遇到我,就是有缘。
不过神的奥秘不可轻易示人,除非......"
"除非什么?"
"除非你能参透我接下来说的一个问题。"
华阳子目光深邃地看着孙思邈。
"什么问题?"孙思邈屏息凝神。
"你觉得人为什么会生病?"华阳子问道。
孙思邈思索片刻:
"按医理来说,是因为阴阳失调,气血不和。"
"这只是表象。"
华阳子摇头道,"人生病的根本原因涉及了修行人真正延年益寿修炼三重境界的关键。
它的关键在于.......
剩余35%未读最低1.56元/天订阅作者,解锁全文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